煮粽子用冷水还是热水用饮料瓶就可以包粽子

端午节到啦

我们又迎来了

大街小巷粽香飘飘的时节~

要想吃到可口的粽子

首先是要挑选好粽叶哦~

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

“粽叶越绿越新鲜”

那么,到底是这样吗?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古诗文里对粽叶的描写常让人认为粽叶青绿才是有颜值、够新鲜的标志。其实,那些看起来青翠欲滴、颜色过于鲜绿的粽子叶,其安全性可能没有保证。

粽叶的绿色主要来自叶子中的叶绿素。而叶绿素其实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在高温、氧气等影响下,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会掉出来,导致颜色逐渐变黄或变褐色。因此,粽子蒸煮熟透后,叶子几乎很难呈现绿色。   

有些不法商家为迎合顾客喜欢鲜绿色粽叶的心理,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使其表面光鲜、色泽鲜绿。这种“返青粽”却隐藏着诸如因铜过量而中毒的食品安全风险。

所以小伙伴们在挑选粽叶时要擦亮眼睛哦~千万不能被颜值迷惑!挑选好了粽叶接下来小编教大家包粽子的小窍门~保证一学就会!北方四角棕↓↓↓

特点:

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个头不是很大,为斜四角形,多以小枣、豆沙做馅,也可以适当放一些果脯蜜饯等。当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后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两篇粽叶,搭在一起叠压。

2、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3、在圆锥状的筒中装入糯米。

4、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为止。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三角粽↓↓↓

特点:

三角粽的形状比较好看而且特别,可以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蛋黄、叉烧、蜜枣都是不错的馅料。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

3、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

4、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塔型粽子↓↓↓

特点:

宝塔粽子主要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粽子,体型庞大,可以说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于可以装非常多的东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咸两种口味。甜馅主要是豆沙,而咸馅则是用腌制好的鸡肉或者猪肉来做。

包法:

1、取两片粽叶十字交叉,形成一个窝状。

2、将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两片粽叶分别加入左右两边,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叶,将顶部盖住。

5、之后将两边的粽叶,分别向中心折。

6、再将另外两边的叶尖向内折,用手捏住将整个塔粽翻过来。

7、用线绳将粽子对角缠好。

锥形粽子(牛角粽)↓↓↓

特点:

牛角粽在广东的河源等地比较流行,尖尖的像极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时候叫做“角黍”,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个品种了。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3、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4、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5、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长棕↓↓↓

特色:

这种粽子多见广西等地,一般用粽叶包裹,粽叶非常宽大,像芭蕉叶一般,这样可以在其中放入丰富的馅心,之后用绳子捆绑,形状虽然一般,但味道绝美。

包法:

1、将粽叶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个边,用手压实。

2、叶子两端分别向中间折,用手压实后,叶子呈长信封状。

3、将糯米放入折好的粽叶当中。

4、将另外一边向下折,完全将糯米包裹住。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南方四角棕↓↓↓

特色:

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咸味粽为最大的特色,馅料相当丰富可以是腌肉、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较大的粽叶,对折。

2、将双层的下边向上折,用手压实。

3、将粽叶打开,填入糯米,尽量将糯米填成一个长条形状。

4、将粽叶没有米的部分折过来。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美美的粽子包好啦~

下一步就是要下锅煮喽

有的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啥煮的粽子叶都裂开了

而里边还是夹生的?

那是因为你第一步就做错了跟小编一起来看吧!1、粽子要冷水下锅这样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此外,冷水下锅还能让煮出来的粽子成熟一致,没有硬心。2、煮粽子的水要浸过粽子两寸左右这是因为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膨胀,如果水不够多,上面的粽子会被顶出水面,容易出现没煮透的情况。这里要再提醒大家一句,包粽子的时候米不要放太多,同样煮的时候会膨胀,把粽子叶涨裂。3、粽子煮熟后不要立即捞出粽子煮熟后最好浸泡10-20分钟,这样可以使粽叶中的香味完全进入到粽子中。你学会了吗?

香喷喷的粽子出锅啦~

但是很多小伙伴

会担心吃粽子不消化

引发身体不适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糯米的消化速度其实非常快。糯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通常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中支链淀粉更容易被体内的消化酶消化。糯米以支链淀粉为主,且含量比大米还高。仅从成分上分析,糯米比大米的消化速度更胜一筹。国内外的血糖研究和体外模拟小肠消化的研究都证明,热的糯米食品消化速度很快,餐后血糖反应也非常高。   

但是,冷却的糯米不一样。研究发现,糯米冷却后,支链淀粉就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和韧性增大,进而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所以,如果吃的是凉粽子,可能会觉得不太好消化。不过再次加热之后,糯米食品的硬度又会下降。

因此,粽子最好趁热吃,如果放凉了,不妨重新加热再吃。

除此之外,粽子之所以给人不易消化的感觉,其实与五花八门的粽子馅料有关。

比如肉粽就是受消费者喜欢的一种。肉粽除了糯米,还有不少的饱和脂肪。对于肠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糯米加猪油煮饭后,和没有油的饭相比,糯米的消化速度会减慢,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也会给胃肠带来略大的负担。所以,胃肠道功能不太好的消费者注意不要吃太多肉粽。

此外,糯米的饱腹感会相对延迟,一般刚吃下去没觉得多饱,到餐后30分钟左右才达到饱感的高峰。饱感延迟往往会造成吃的时候不觉得多,过后却撑得有点难受,这也是增加了消化负担,让人以为“难消化”的原因。

最后

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

粽子好吃

还是不要贪多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zp/8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