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地黄种苗,地黄种植技术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生于海拔5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地黄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熟地黄:甘,微温。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①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②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③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地黄一般亩产鲜地黄~公斤,可加工成干地黄~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格1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0元以上。

本公司负责销售订单内全部产品。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

  二、地黄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0株。

  三、地黄栽培田间管理

  地黄出苗后,若发现缺株,要及时补栽。从出苗到封垄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腐熟的人粪尿千克,或硫酸铵15~20千克(第二次可在苗株高20厘米左右时施入)。在追肥的同时,要中耕除草,但要浅锄、慢锄。中耕深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谨防伤害根茎和幼芽、嫩叶。当地黄茎叶长大并覆盖地面时,切忌用锄除草,可改用手拔。在地黄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花蕾和分蘖,因药用根茎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出现花蕾和分蘖要及时打掉,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地黄浇水要求比较严格,素有“三浇三不浇”之说。所谓“三浇”是指施肥后必须浇、天旱时必须浇、暴雨过后地温升高必须浇;所谓“三不浇”即地面不干不浇、天空阴暗不浇、中午炎热不浇。地黄不仅怕干旱,而且怕雨涝,下雨后田间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以防块茎腐烂。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地黄的病虫害较多,要确保丰产丰收,必须随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以下几种病虫害:

  1.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病部位在叶面,病斑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可喷洒1∶1∶倍波尔多液3~5次,效果明显。

  2.干腐病。发病部位为叶柄,严重时叶柄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种时要选无病种栽,实行轮作。发病期间用50%胂·锌·福美双~倍液,连续浇灌数次,即可防治。

  3.花叶病。发病部位为叶面,病灶呈浅黄色圆斑,在发病地块喷洒25~50毫克/千克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较为明显。

  4.红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剂~倍液,或30%三氯杀螨矾与40%乐果倍液混合进行灭杀。

  5.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倍液浇穴防治。亦可按白砒、饴糖各1份,麦麸2.5份的比例,掺入适量水制成毒饵诱杀。

  五、收获加工

  春栽地黄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先将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为鲜地黄。为便于储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货,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晒法,即将收下的鲜地黄摊在席子等晒具上,利用阳光晒一段时间,然后堆在室内闷几天,最后再摊开日晒,直至质地柔软、干燥时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盖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进烘干室内加温。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温度过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废品);如果火力过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浆状物质流出)。烘烤1~2天后,要边翻边烘,待烘至根茎无硬心,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干货的规格是以个大、柔软、皮灰黑色、断面油润乌亮为最好。一等干货每千克在32支以内,二等在34~60支之间,三等在60支以上。加工好的干货要装入筐内,置于干燥通风处,并谨防潮湿和虫蛀。鲜地黄可用干砂土掩埋储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yz/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