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苗药生物”,发现更多精彩缬草缬草(拉丁学名:ValerianaofficinalisL.)是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达厘米;须根簇生;茎中空,茎生叶片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下延,花序顶生,成伞房状;小苞片中央纸质,两侧膜质,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裂片椭圆形,瘦果长卵形,5-7月开花,6-10月结果。全球约有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南美和北美中部。中国产缬草有17种变种。而贵州分布的缬草主要为宽叶缬草和蜘蛛香。以下为我国分布较广的四种缬草缬草成分一、挥发油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龙脑、缬草酮、缬草烯酸、异戊酸酯等多种物质,都含有生物活性。缬草植物一般含0.5%~2%挥发油,少数为0.03%。缬草中挥发油含量受土壤、品种、地理环境、收获季节、存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2年生的缬草挥发油含量与1年生的相比较高;挥发油与存放时间呈反比关系,时间越久,挥发油越低;肥沃沙质土壤种植的缬草含油量高于其他土壤种植的缬草。二、黄酮类:黄酮类物质主要有槲皮素、芹菜素、刺槐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毛地黄黄酮等。黄酮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缬草的花、果、茎、叶部分。研究发现,花、果中黄酮含量与叶中黄酮相比较高。三、生物碱类:缬草中的生物碱含量约为1%,经分离得到猕猴桃碱、缬草碱A、缬草碱B、缬草碱、缬草宁碱等多种生物碱约有19种,主要分为阿卟菲型生物碱、单萜型生物碱2类。阿卟菲型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不仅极其复杂,而且数量较多;单萜型生物碱包括吡啶类生物碱和季胺型生物碱,吡啶类生物碱含有缬草碱、猕猴桃碱、缬草宁碱等。四、环烯醚萜类:年,Thies等第1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到缬草素(也叫缬草三酯),并初步证明缬草具有镇静活性。其中具有镇静活性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缬草中的缬草素。环烯醚萜类物质主要有缬草三酯、乙酸缬草三酸酯、双氢缬草三酸酯、异缬草三酸酯。据资料显示,从缬草中已分离鉴定出8种苷,26种苷元,共34种环烯醚萜。缬草属植物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环烯醚萜,有双烯开环、单烯开环、单烯闭环、双烯闭环等几类。五、木脂素和其他: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种木脂素,即prinsepiol-4-0-8-D-glucopyranosid和fraxireslnol-4’-0-B-D-glucopyranoside,前者比后者有较强的血管舒张活性。木脂素大多数为双环氧型和单环氧型2类。木脂素成分含有微量的对抗AI阿糖腺苷受体的活性物质。此外,缬草属植物中不仅含有多种有机酸(如绿原酸、咖啡酸等),还含有18种氨基酸(如精氨酸、酪氨酸等)。
贵州梵净山生长的宽叶缬草,其缬草精油含量最高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