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穿棉衣盖棉被,用附子肉桂数斤无效,

一名58岁的女性患者在7月13日首次就诊。她自述已经恶寒、汗出不止4年,并且这两年间症状逐渐加重。四年前的一个夏天,她因受凉而服用感冒药,从此便经常出现汗出、恶风、肌肉酸痛等症状。最初只是上身容易出汗,但后来全身都会出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汗后她感到恶寒,下肢冷痛。从去年开始,即使在盛夏,她也必须关门闭户,以免受寒。在就诊时,正值酷暑时节,这位患者仍然穿着毛衣毛裤,脚穿保暖鞋袜,晚上盖着棉被。她经常感到心慌和胸闷,但食欲仍然良好,大便有时干燥,小便短黄。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她感到非常苦闷,经常独自哭泣,晚上也难以入睡。医院做过检查,但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一些医生怀疑她的情况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则诊断为阳气虚衰、卫阳不固。尽管她已经尝试过多种扶阳益气的方法,其中包括附子和肉桂等药材,总计已服用数斤,但效果并不明显。初服热药时,症状稍有改善,但近来服用后反而感到心烦、恶风、汗出等症状加重。

经过仔细诊察,发现她面色微红,精神萎靡,语音低沉。舌质稍红,舌苔黄腻,脉象沉弦偏数。因此,诊断为恶寒自汗(热郁痰阻)。决定采用透解郁热、通阳、理气、化痰的方法为她治疗,选用四逆散合理气、化痰、散结的中药。经过四次诊治后,她的病情持续好转,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现在不那么怕冷也不那么怕风了,只需要穿长衣裤即可。出汗减少,心慌和胸闷的症状也有所缓解。在1年的随访中,虽然偶尔会有小发作,但稍作调理后就能迅速恢复正常。

恶寒、自汗,这一症状在中医文献中多被归咎于阳虚。因此,前医多次使用附子、肉桂等温阳药进行治疗。然而,如果真的属于阳虚,这些药物应该能够迅速见效。但事实上,不仅治疗效果甚微,而且近来患者服药后,症状反而有所加重,这表明所用的药物与患者的证候并不相符。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我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虽然患者有恶寒、汗出的表现,但并没有出现腹泻、大便清稀的症状。脉象虽然沉,却带有弦数之象,这表明体内有热。舌苔黄而腻,这表明体内有痰湿。综合分析,我发现患者的症状并非真的阳虚,而是由于体内郁热过重所致。这种热与痰气相互纠结,无法向外透散。这种内热往往是由于外邪传里而来,或者由于过服温阳药所引起。热邪内郁,导致阳气无法向外发散,因此出现恶寒的症状;同时,阳气不能固表,则出现自汗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四逆散作为主方。四逆散原本是用于治疗热厥的方剂,其病机主要是表里不和,阳气内郁不能达于表。因此,我另外加入了郁金、远志、石菖蒲、法半夏、青皮、陈皮等中药,这些药物具有通阳化痰、理气解郁的功效,可以帮助郁热外透、阳气通达、痰化结开、气机流畅。在郁热外透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阴阳调节,益气固表以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四年的恶寒、自汗症状终于得到了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yz/12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