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里,最推崇“谦谦君子”,连我们身边的观赏植物,梅兰竹菊就被成为“四君子”,认为它们是值得拥有的“朋友”。
实际上,在中草药里同样也有“药中君子”,比如著名的四君子汤,就是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组成,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四君子之一的党参。
党参在历代中医手里,那是非常厚重的一味中药,历代本草家对它的描述也极尽溢美之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它:能够健脾益胃,养肺生津,不燥不含不滋腻。这个观点也深受后世医家认可。
首先指出一点,我们现在读一些古代典籍时,更常见到人参,而很少有党参的写法。其实在清朝以前,党参和人参原本就是不分开的。只不过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钱人就用人参,穷人就用党参而已。因为党参和人参的功用完全一致,只是补益的力量有强弱而已。
但清代之后,医家发现两者的差异还是不能忽视的,虽然都有补益的能力,但党参更偏于补脾肺,且能生血生津,滋补之力缓慢而厚重,而人参更善于补益元气而救急,补益之力强大而显著。
既然党参的补益之功和缓而厚重,那就更适合现代人的日常养生了,这或许也是它被称为“君子”的原因之一。
关于党参的使用,我们可以分如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健脾益胃:
这是党参和人参最为接近的一个补益用途,正是因为它不燥不腻,没有寒热偏颇,所以就成了中医眼里最稳妥的健脾益胃之品。
脾胃中焦,脾胃的气机叫中气,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中气是否充足就是一个最常用的指标。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大多和中气不足有关。
比如经常觉得自己气短乏力,精神不振,成天昏昏欲睡,食欲也不是很好,勉强吃一点又肚子胀,大便多数还有点稀溏。
这时候就可以用到党参来养生了,最常见的配伍就是白术和茯苓以及甘草,也就是四君子汤。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气虚明显还可以配伍黄芪,如果食欲不好比较明显就配伍山楂,如果湿气较重就配伍砂仁木香。
2、升提清阳:
脾胃的气机是一对很有特色的气机,被称为气机之枢纽,其中脾气升二胃气降。脾气升的就是清阳之气,胃气降的事浊阴之气。
如果清阳之气不能上升,轻则出现脘腹闷胀不舒,大便稀溏甚至腹泻,嗳腐吞酸之类。这时候党参就可以和升麻、柴胡、黄芪之类配伍。
如果清阳之气不但不能上升反而下降,这就是“气陷”,党参就可以与黄芪、升麻、白术之类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3、补肺生津:
肺是一个娇脏,喜欢滋润而不耐燥热,最常用的养肺方法就是滋阴润肺。但党参不燥不腻,为什么又能补肺生津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培土生金”的概念,脾的五行属土,肺的五行属金,土能生金,党参健脾益胃补益了中焦,就能更好地养肺了。
脾的清阳之气输布全身,水液运化及时了,肺中津液也就更充分,这也就起到润肺生津的好处。
常见的肺气虚、肺阴虚之类,容易又气短乏力、声音低微、容易出汗、体虚易感等等,党参就常与白术、五味子、茯苓、百合之类配伍。
4、补血生血:
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的营血全赖脾的生血而来。如果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偏于气虚就气短乏力,偏于血虚就面色微黄,唇色淡白无华。
这时候,党参就可以和熟地黄、当归、阿胶之类配伍,起到补血生血的目的,如著名的归脾汤,还可以配伍白术、白芍药。
总的来说,相对于人参而言,党参就像一个好好先生,虽然补益的程度上没有人参那么强大,但更多了几分稳妥之感,更适合现代人的养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