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乡野酒壶秧

酒壶秧

应朋友点单,今天说酒壶秧。又名地髓、婆婆丁、山烟、山白菜、山菸根、怀庆地黄、甜酒根、生地、米罐棵、酒壶花、野地黄、野生地。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密被长柔毛,根状茎肉质,花冠筒紫红色,花大,花管具蜜,具甜味。

这个小花,小时候我家村外养鱼池边上就有。

喜欢它的原因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很容易在鱼池边的杂草中认出这独特的紫花来。紫色的像酒壶一样的五瓣花朵很迷人,整朵花还披着一层毛茸茸的绒毛,在阳光下甚是好看。那时候,每次看到它,我都会蹲下来,从酒壶秧上揪下一朵小花,把它的花底巴放嘴里轻轻吸上一下,会有一股独有的甜甜的香味出来,对于贫穷时期寡淡的小嘴巴里增添的这种味道,至今仍觉甚是享受。那种暂时忘掉时光,流连一阵儿才肯继续赶路的少年仿佛就在昨天还在感知那一朵酒壶秧花朵的令人沉醉的信息。

直到在世间生活四十几年后,身经各种身体不适,吃过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的本老妇人,才从他人嘴里得知,酒壶秧的根原来就是入药的地黄。惊叹之余,愈发感慨世间不凡往往寓于平凡之中。

药性:

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花语——地黄的花语为:谎言。

传说坏妖精将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把花套在脚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所发出的脚步声,因此毛地黄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狐狸手套。此外,地黄还有其他如巫婆手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钟等别名,因此地黄的花语为谎言。

地黄的历史——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古诗词——陆游、白居易、苏轼均有地黄入诗。

1.更叹衰孱不禁酒,地黄一盏即颓然。——出自南宋·陆游《岁暮独酌感怀》

2.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出自唐·白居易《采地黄者》

3.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出自唐·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4.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出自宋·苏轼《地黄》

5.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出自唐·白居易《春寒》

6.坐依桃叶枝,行呷地黄杯。——出自唐·白居易《马坠强出,赠同座》

(文图:张玉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mc/8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