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花博会有不少看点,为何有人竟说呒啥看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是首次在岛屿上、乡村中、森林里举办的花博盛会。花博会开幕三周有余,满园花卉正以盛放之姿喜迎八方宾客。花博会到底看什么?花博会的展园好看吗?让我们听听这位游客怎么说。近期,中国第十届花博会在上海崇明区举办,这可算是上海周边地区一个热点了。但是6月8日一大早,我在上海汶水路乘上花博5号专线车时,却发现车上一半人还未坐满,看来这花博会没有想象中吸引人嘛!

花博会专线车内景(回程)

花博会门口

然而,到了崇明花博会现场门口,却发现人并不少,等候入园的人虽谈不上人山人海,却也是绵延不绝。等到通过安检正式入园后,发现园内人声鼎沸,人潮涌动,才感觉我先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差点“以偏概全”呵。

花博会内景

花博园区真的很大,场地大,展区多,看导游图就让人眼花缭乱。我这才意识到,时间有限,体力也有限,不可能全看,只能选择“重点”,那就先看国内展区吧,心想“本土花卉”对我来说应该更熟悉亲切一点吧?

花博会内景

花博会内景

说实在的,在进花博会之前,我对花博会“科普”很少,总觉得无非是花的集中展览,本人不是植物学家,无需去分辨这朵花是属什么科系,那棵树是结什么果的,只要从总体上欣赏它们的色香味就可以了,所有正在绽放的花朵都是美丽的。

花博会内景

花博会内景

就这样,我先到了上海展园。看门口的“展园介绍”知道,原来“上海园”别名“源梦园”,意为梦的起源。展园以母亲花萱草为主题花卉,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花博会上海园大门

花博会上海园内景

有了这“画龙点晴”的文字介绍,我对园口的上海石库门造型、多媒体电视墙画面就颇能领会其含义,对印象上海、生态瀛洲、逐梦繁花、妙趣森林、花语都市、绿意生活等景观设置就看得比较细致,对萱草、蜀葵、毛地黄、金鸡菊、水仙、荷花、紫薇、红枫、水杉、罗汉松等具有上海特色的花卉也颇能欣赏。

花博会上海园内景

登上白色钢结构搭建的高约14.13米的三层展区顶部,可以鸟瞰整个上海园的全貌及附近北京园的景像。这一瞬间,我醒悟到这高高的展台不正恰似上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吗!拾级而上,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意趣,登顶则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遐想。这种感受是新奇的,也是独特的。

花博会上海园内景

由此我体会到此届花博会国内展区的布展创意。分别按省、直辖市等分类布置,将当地的花卉特色和代表性人文历史景观艺术地融合起来,使游客瞬间切换空间、领略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果然,“北京园”园门就是一座高大的牌坊,跨入牌坊,犹如进入老舍和张恨水笔下古色古香、红墙回环的老北京城。

花博会北京园大门

月季、牡丹、菊花、莲花;花墙、花廊、花溪、花瀑、花坛;天棚、石榴树、鸟笼、鱼池……展示了老北京人舒适惬意的花样生活。

花博会北京园内景

而“江苏园”的设计更是精致完美。整个园区就是一座“标配”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瀑布沁芳……真是集苏州古典园林典雅、江南水乡韵律及江苏特色花卉风采之大成者,让人步移景换,处处感韵,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花博会江苏园内景

花博会江苏园内景

令人赞叹是,此园的一石一木皆由江苏专业部门精雕细刻而成,门口还特地竖碑“江苏园记”,记叙此园的构思建造过程和园中十八个景点,不啻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现代“古文”佳作。可见造园者的独运匠心。

花博会江苏园全图

花博会浙江园大门

而“浙江园”更是巧妙地将展园打造成一艘“引航远帆”的航船。

花博会浙江园内景

一开始我并未在意,只是觉得这里用透明玻璃钢制成的荷花池有些别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题字石碑很醒目……等出了园门,再细看门口的导游图,才醒悟到:透明荷叶池触手可及,“金山银山”恰如高高的船桅杆……这不正是一艘正在航行的帆船所经历的图景吗?于是再次入园,果然真切地感受到“坐地行船,人在景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更体会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情趣。

花博会浙江园内景

花博会浙江园内的荷花池

花博会浙江园介绍

花博会浙江园全图

原来,每个展园构思、设计布置、人文景观、花卉展览、字匾楹联……都是一个整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值得细细品味。就这样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有趣,看了安徽园出来又看天津园、河北园、山西园、贵州园、云南园、四川园、西藏园……真的感觉“不虚此行”,如同一趟不出上海的“国内游”。

花博会山西园大门

花博会四川园内景

花博会河北园大门

花博会安徽园大门

花博会河南园全图

就这样一直到下午一点半才匆匆在“花栖堂”吃午饭。为了省时间,选择吃快餐式的“鲜得来”年糕。然而只听桌旁一位中老年男士不停地对他的同伴抱怨:没想到,这么简单的花博会组织工作这么差,小火车、电瓶车这么挤,食品这么贵……早知道这样,不如去植物园看花了……桌旁另有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附和道:是呀,没想到看花人不少,吃饭人更多……这花博会真的呒啥看头,要不是单位硬组织我们来,我们才不会来呢……听到这些“闲言碎语”,我真想对他们说:出门在外,岂得事事如己愿?全国性的花博会能在上海崇明岛举行,应该是全上海市民的荣幸。这样“大而全”的花卉聚会一生又能遇上几次呢?花卉本来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精灵之一。如果说花不好看,那么,世界上什么才是好看的东西呢?

花博会上的文艺演出

花博会上海园内景

其实,大自然就是人类最美妙永恒的审美对象,是生成人的至善性灵和美好情感的不竭源泉。不是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唐诗吟咏的不过是些寻常所见的自然景物,然而细吟之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美,千古传诵。这除去中国文字本身组合的韵律美外,还在于诗人用一根感情的彩绳把各个自然普通的景物串连起来,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画面,使人能从中联想到许多画外的东西一一即所谓的诗情画意。

花博会复兴馆内景

花博会复兴馆内景

台湾女作家罗兰曾说过:不要说诗情画意都是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正是生活的润饰、是心灵的清泉。一个人不懂得在生活中加上诗情画意,他的生活必有缺陷,因为那是一种心灵的衰老。

花博会上海园内景

本人因为启蒙教育始于特殊年代,从小几乎就没有接触过什么唐诗宋词、歌赋绘画。倒是成年以后,赶上了“崇尚知识”的时代,“恶补”过一阵唐诗宋词。如今虽不会作诗却也能吟上几句,看到风霜雨雪、流水清波、夕阳明月、鸟影花姿……好像也有几许愉悦、几分欣赏。

花博会贵州园大门

花博会云南园大门

然而,我什么也没对他们说。一则我所谓的“诗情画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的;二则他们已经有了“思维定势”,说了也是“白说”。

花博会云南园内景

人是环境和习性的产物。一个人的口味是四、五岁前决定的,从小喜欢吃什么,基本上终身就会喜欢。许多人总觉得妈妈烧的菜最好吃,那是因为你从小吃妈妈烧的菜最多。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书籍习惯是二十岁之前养成的。二十岁之前不养成,此生基本也就不会喜欢阅读了。而不喜欢阅读也必然失去许多情趣。

花博会西藏园内景

花博会西藏园内景

我深以为然。一个人的“诗情画意”,或者说审美心理、欣赏习惯也是年轻时养成的,所谓的“小资情调”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抓起,才能终身受益。

花博会贵州园内景

花博会河南园内景

花博会复兴馆内景

所以我想,那个中老年男人在崇明花博会这样到处飘着花香和色彩的世界里,居然看不到一点“诗情画意”,难怪他也只有抱怨了……至于那几个年轻人,可能在他们的思想中,大老远地跑来看几朵其他地方也有的花,既费神又费力,真不如在家玩电脑游戏“扎劲”呢!这只能说是青菜萝卜,各有喜好不同罢了!我当然只能无语。作者:网友“叩街问巷”编辑:顾佳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jz/8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