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0/5919529.html
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新闻网官方发布平台
“百花节”如何带动“百业兴”?
稷山县下王尹村做足“+”文章——
“板蓝花”效应
本报记者解世忠见习记者朱姝
全文共字,阅读约需6分钟。
主要内容
●下王尹村位于稷王山南麓,从古到今,村民以种植小麦、棉花、杂粮为主,观念陈旧落后。
●年调产后,下王尹村开始以板蓝为主的各种中药材种植,在村里开辟了多亩耕地用于种植各种中药材。
●下王尹村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赏花经济产品的差异化,打造极具差异化的板蓝花+百花的乡村旅游经济。同时,下王尹村为乡村旅游注入本地特有的农耕文化,打造文化度假经济。
●下王尹村通过乡村旅游经济和文化度假经济,拉动村里中药材种植产业及特色面粉等功能农业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药厂、客商建立更多联系,为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下王尹村支部书记卢建师(右)与村委主任孙学军在规划中药材后续种植。(资料图片)
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花开似锦,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省文联原副主席王西兰、诗人毕星星等文化名人齐聚稷山下王尹村村口盛开的板蓝花花海中,为这田野里春天的美景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我没见过这样的农村,花儿原来可以开得这样美。”王西兰动情地说。
下王尹村能得到这样的赞扬,绝非偶然。
近年来,下王尹村以板蓝花为抓手,从以板蓝为主的传统农业,逐渐向乡村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等多领域拓展,不仅带动了中药材的销售,更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
“这就是我们下王尹的‘板蓝花效应’。”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师向记者介绍。
这一朵小小的板蓝花,究竟如何撬动乡村经济的“百业兴”?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尹村给出的解答。
板蓝花+百花
百花开尽我花正开
从太阳乡高速公路出口一出来,就能看到一片金黄色的花田,细小的花朵疏密相间缀满枝头。这就是下王尹村的新明星——板蓝花。
谈起为什么会种植板蓝,这还要从下王尹村的贫困说起。
下王尹村隶属稷山县太阳乡,地处山区,全村多亩耕地全是旱地,分布在十沟八岭三坡上。从古到今,村民以种植小麦、棉花、杂粮为主,当地气候十年九旱,人们延续传统的农耕理念和方式,在天旱时节亩产仅斤—斤。这样的收成勉强维持村民生计、解决温饱问题。全村户余口人,因为生活贫困,大部分年轻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寻找出路,村里只剩下部分老人和儿童。
“明明是个人口挺多的大村,却逐渐成了‘空壳’。”谈到过去受穷的日子,卢建师不忍回忆。
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态,下王尹村“两委”班子自年起,带领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针对村里干旱、贫瘠、沟壑多的土地特点,村里开始了以板蓝为主的各种中药材种植,将多亩耕地用于种植各种中药材。每到清明前后,板蓝花盛开在村周边的漫山遍野、沟壑坡地,金黄色的花朵将下王尹村装扮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也正因如此,下王尹村决心放大中药材种植产业优势,打造一个“万亩花卉药材基地”,形成极具差异化特点的“板蓝花+百花”的乡村旅游经济。
“板蓝花+百花”这一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最主要体现在百花开尽时,下王尹村中药材花的花期才刚开始。中药材的花期比苹果、梨等花期晚7天—10天,可以有效延续百花节的观赏热潮,承接百花节的巨大客流,并且,板蓝花并不常见,从稀缺性来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板蓝根喝过好多次,这板蓝花我还真是头一次见。”一位游客站在板蓝花田中感叹道。
下王尹村的花不仅花期错峰,花期也很长。每年从4月清明前后直到9月份,都是下王尹这片“万亩花卉药材基地”的赏花期。4月—5月有板蓝,4月—6月有地黄,5月—7月有黄芪,7月—8月有柴胡,后续还会有药用牡丹、芍药、葵花等等……
下王尹村的花还是色彩斑斓的。板蓝的金黄色小花、地黄的淡紫色小花、黄芪的紫色花朵、柴胡的小黄花等等,构成一幅幅灿烂画卷。
下王尹村的花更是此起彼伏的。稷王山上的梯田层层叠叠,如带似线,黄灿灿、嫩微微的一大片挨着另一大片,几乎望不到边。泥土的气息和花的香甜弥漫于田野,十分令人沉醉。
下王尹村不仅聚焦开发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更注重游客来到这里的旅游体验。
“我们一直跟村里的老百姓讲,来的都是客,一定要以最大的善意接待尊贵的客人。村里向游客提供免费的停车位,解决游客的停车难问题。村委班子不断地跟老百姓强调,如果游客在赏花时不小心踩踏花田造成了损失,村委会会想办法给赔偿,坚决不能出现跟游客漫天要价的情况。”卢建师说。
如此丰富的赏花资源,如此人性化的配套措施,都为下王尹的乡村旅游提供了新动能。在4月14日首次举行的摄影活动中,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观光,踏青摄影。人们纷纷驻足花海,流连忘返。
板蓝花+度假
留住乡愁消费乡愁
“板蓝花+百花”的乡村旅游只能使游客产生一次性消费,如何让这些游客在下王尹村实现重复消费,如何将赏花经济转化为更持久的经济价值?
下王尹村使出“板蓝花+度假”的大招。
“板蓝花+度假”是下王尹村打造的农耕文化休闲度假经济。村里开发了窑洞民宿、农耕及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延长消费链,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下王尹村的每一个活动、每一种体验都让游客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留住乡愁,然后体验、消费乡愁,重新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
游客在这里拜谒农耕始祖,品食农家小吃,住宿传统窑洞,体验男耕女织,领悟农耕文化。
下王尹村充分调动留守妇女,大家共同协作,用世代流传下来的“笨”办法,一起泡黄芪茶、做紫藤花拌面菜、炸麻花油饼、煮臊子面、摊煎馍……游客在这里吃到的是传统农家风味,而且是安全、绿色、无害的特色小吃,更是小时候百家饭的味道。
村里的塬上,摆着数十架纺线车,让游客参观、体验纺车的工作流程;村里专门开辟了亩耕地,使用传统工艺和传统农具进行耕种,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村里居民搬迁后腾出一些窑洞,我们把这些空窑洞重新进行了粉刷改造,在保留传统窑洞风格的同时,做到干净、卫生、宜居。”卢建师指着一排山上的窑洞说。
农耕文化休闲度假经济的打造,完全基于下王尹村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优势、交通优势以及气候优势。
下王尹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是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村中至今还保留有历史上纪念后稷母亲修筑的姜嫄庙和千百年来清流不断的石佛沟山泉等。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下王尹人。直到今天,下王尹人仍恪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用土办法、“笨”办法做传统吃食,世代居住传统窑洞。
下王尹村的周边交通十分便利,村东闻苍公路穿村而过,村西南直达闻合高速路口,村南一公里处,石佛沟特大桥将闻合高速腾空云贯东西。直达万荣县城只需10分钟,直达稷山县城只需半个小时,直达运城市区只需1小时。
下王尹村因其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还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尤其是夏日时节,相比起运城市区的酷热难耐,这里的气温能低6摄氏度—7摄氏度,再加上村里的土窑洞夏凉冬暖,就是一个不用通电的“空调房”,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清凉的世界。
“板蓝花+度假”经济模式推动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了下王尹村特有的农耕文明和后稷文化,以及“一小时生活圈”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气候优势,不仅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更为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空间。
板蓝花+功能农业
以花为媒以花为金
以板蓝花拉动的乡村旅游及农耕文化度假经济为下王尹村的种植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收益,种植产业又为乡村旅游经济及农耕文化度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支撑,乡村旅游经济及农耕文化度假经济归根到底还得建立在产业基础上。
正所谓以花为媒,更要以花为金。
正如卢建师所说:“通过板蓝花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最终还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客流和客商、药厂,减少中间环节,让村里的产业经济加快变现。”
为带动产业经济的变现,下王尹村不断完善中药材种植产业,并加快研发特色农产品。
卢建师介绍:“为大力发展村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去年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解决产业前瞻性、规范种植和销售渠道等问题。在品种上,我们还要继续开发种植更多适合下王尹村土壤的中药材种类,带领村民继续致富,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与板蓝的其他产区,如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下王尹村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更适宜板蓝,尤其是板蓝籽的生长结成。板蓝籽由于中药药用价值较高,市场上的流通价格一直坚挺。相信乡村旅游经济和文化度假经济能迅速打开下王尹村的知名度,使板蓝籽这一产品变现,为当地村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下王尹村还将依托土壤特点,努力打造特色面粉品牌,将小麦绿色种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之成为中药材之外的又一特色功能农业产品。
下王尹村这片纯旱地,土壤质地略呈沙质,再加上传统的耕种方式和种植环境,造就了当地小麦磨出的面粉呈现棕色的健康亮泽、口感劲道、食用安全的特点。
卢建师还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们马上就要实现小麦面粉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全力进军礼品市场。”
村里利用之前专门开辟的亩耕地,采用传统耕种方式和无公害化种植相结合,产出纯绿色、无公害的小麦磨成面粉后,走礼品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这样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功能方面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比如营养成分、功能性、口感、味道、色泽、健康生态等等。同时,这样的产品市场价格都相对较高,能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卢建师说。
“板蓝花+功能农业”的经济模式,让板蓝花抒写下王尹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篇章。
在下王尹村这片实验田上
看乡村振兴
如何破题
朱姝
近年来,围绕赏花的乡村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我市各县(市、区)都纷纷打出自己的赏花经济牌。在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几百万亩的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在河东大地次第开放、争奇斗艳,为四海宾朋编织了一个花的海洋。
赏花经济的开发,是以花为媒,带动整个乡村产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那么究竟产业如何带动?进而如何为老百姓富民增财带来巨大推力?下王尹村这块实验田上的操作路径值得参考。
首先,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赏花经济产品的差异化。下王尹村在时间线和种植品种上做大文章,实现花海常有花,游客常来赏。下王尹村的花田里,按照规划,精心布局,拉长了花期——板蓝花刚谢幕,地黄花马上“接力”,地黄花结束花期,柴胡、黄芪继续盛开。花期长达半年有余,且无空当,也就带来了“不断档”的赏花人群。
其次,为休闲度假产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下王尹村根据自身后稷故里的文化优势,深度开发农耕文化休闲度假经济,将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故事、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用男耕女织、采摘等活动和产品体现,将“一次性短期消费”变成“常年经济”,实现赏花与文化的结合,使得赏花游从原始层次的“走马观花”,上升为休闲与体验的认知活动,更带动了餐饮、住宿等领域的经济收益的增长。
再次,注重产业经济的回归。赏花经济再美、农耕文化休闲度假再热闹,下王尹村始终没有忘记对于功能农业产业经济的拉动,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业产品,如深度开发的板蓝根、板蓝籽等中药材种植产品,实现品牌化和礼品化战略的当地特色面粉等,供旅游度假的游客选购。将赏花和特色功能农业相结合,花开得越好,板蓝和特色面粉等农业产品就卖得越好,村民们的钱包就越鼓。
基于以上特点,相关部门在规划指导当地乡村旅游时,不妨有所借鉴。
做特色赏花旅游产品时,可有意识地打造一些独具特色的花木观赏点或者特色赏花基地来吸引游客。这就必须要有诚心服务的理念、良性的运营方式,合理的科学安排、避免同质的竞争。
在特色的基础上,做深旅游产品,做长消费链条。可以将赏花与民俗结合,或赏花与更多新业态结合等,增添民宿、体验等旅游项目,打造深度休闲经济。此处要注意突出本地特色,避免交通拥堵、管理服务不足、开发程度较低、内容上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与亮点、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根基等问题。
同时,引导村民生产销售一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以农产品销售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
由此可见,把一朵花转化为持久的生产力,以花为媒,充分调动各级力量,打造一条龙产业链,在赏花、采摘、深加工销售、农事体验、餐饮、民宿等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为赏花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民实现富民增财。
近期热点
立下军令状实干践诺言|各县市区、开发区年重点工作承诺
捕捉每只鸟的千变万化|游走在盐湖岸边“拍鸟痴人”的艺术鸟照
火锅烧烤麻辣烫太美味…会不会添加罂粟壳?我市启动食品“随点随检”“你点我检”活动 个快检室遍布全市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 ▍本期责编:陈雁冰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运城网信备案号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