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以前,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心衰的三大法宝,随着对心衰机制认识则进一步加深,目前心衰病人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一大批患者从扩大的心脏缩小到了正常,能正常的生活,生活质量和寿命都得到显著提高,这一切与心衰治疗理念的进步分不开,下面就来看看心衰治疗的常用药物----地高辛在心衰治疗中的重新定位。
1地高辛介绍及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的使用情况介绍
地高辛又称为地戈辛,属于中效的洋地黄类药物,是洋地黄类药物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唯一的在市场上广为使用的口服洋地黄类药物,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在心衰的治疗过程中,地高辛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功不可没,特别是早期对心衰认识的局限性,治疗心衰的药物很少,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只要心衰患者能耐受,地高辛几乎是所有心衰患者的标配,并且使用的剂量也偏大,有负荷量的用法。使用地高辛后部分心衰患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地高辛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再认识
随着人们对心衰机制的重新认识,目前认为,心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激活了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抗交感神经系统的治疗成为治疗心衰的“金三角”标准治疗,这样的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够扩大的心脏缩小到正常,治愈心衰。
那么什么情况下用地高辛呢?
(1)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减退,并且伴有胸闷气短的临床症状
洋地黄类药物包括地高辛虽然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但不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也就是不会延长患者的生命,所以在心衰中的治疗地位明显的下降,并不是非用不可的药物,但却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地高辛仍然可以应用于心衰的病人,主要是因为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的病人,特别是当这部分病人仍然有气促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的时候,地高辛仍然是一个治疗选择。
(2)心衰患者心率加快,特别是伴有快室律房颤的患者
由于地高辛能够减慢房室传导,所以对于房颤伴心室率快的者是一个选择,同时它也能够减慢窦房结的冲动形成和心房内的冲动传导,对于室上性的快心率心衰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个使用观念和原来也有不同,在没有心衰的患者中,尽量不要用地高辛而尽量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是由负性频率的钙拮抗剂。
3地高辛的缺点
对于地高辛来说,缺点也是非常明显,首先容易导致地高辛中毒,这个在临床上见得不少,地高辛在肾功能正常时半衰期是36~48个小时,肾功能不全和年纪大者,由于肾脏排出的地高辛能力减退,或者是年纪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者地高辛从肾脏的排出受到影响,地高辛的半衰期严重的延长,可以达到3.5~5天时间,容易在体内造成积储,地高辛中毒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频发的室性早搏最为多见,还有就是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地高辛虽然不经过肝脏的P代谢,但是地高辛和很多药物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特别是有些心衰一定要使用的药,例如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或者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药物,以及出现心律失常可能使用的药物乙胺碘呋酮,都能升高地高辛在血中的浓度。所以在合并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地高辛的剂量,以及是否出现中毒症状。
4地高辛怎么使用?为什么相当部分慢性心衰者可以不使用?
地高辛目前已经基本上不使用负荷剂量给药法,每天的剂量不超过一片,每片的剂量是0.25毫克,常规的剂量是每天半片,即每天0.毫克,临床上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由于慢性心衰者在慢性期,主要是使用“金三角”治疗,如果患者的活动能力没有明显的受限,由于地高辛主要是用来改善生活质量,这个时候是可以不使用地高辛的,以免增加地高辛的副作用,这就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心衰缓解期没有使用地高辛的原因。即使是射血分数降低型的心衰者,如果在使用地高辛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是使用或不使用地高辛生活质量都没有明显差别的时候就可以停掉地高辛。
对于用地高辛来减慢心率者,由于现在要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减慢心率,且要达到心衰病人的最大耐受量,只有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的下降不满意的时候,且在使用伊伐布雷定(窦性心律者)后心率仍然没有达标者,才考虑使用是比较合适的,这就大大减少了地高辛的使用概率。
综上所述,由于心衰的治疗理念主要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地高辛仅仅作为增强心肌收缩力而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在心衰患者中使用,且为了减轻地高辛中毒的概率,地高辛在心衰中的使用频率明显地减少,其在心衰中的治疗地位也显著的下降,已退出心衰一线用药的范畴。
如果你想获取心血管资讯,可扫描
或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