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小伙伴,欢迎来到书式生活花花视界。悦读计划,陪你读书。一篇文章推荐一本经典,你可以节约时间,了解整书的精华,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以读书唤醒感知,让我们在书中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看不见的森林》。
本书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南方大学生物教授、田纳西年度教授,而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该书获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入围年普利策奖,并获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作者用散文的笔法写成了这本物候观测笔记,这本书更像一部科教纪录片,由一帧帧流动的,色彩鲜艳的画面构成,耐心寻味。
我们从中分享书中三个内容:坛城的动物,坛城的植物,透过坛城观世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多少人身体被囚进了钢筋水泥里,心被困在了金银珠宝里,精神被绑在了功名利禄里,眼睛被钉在了灯红酒绿里?
你有多久没走出家门去看看花草树木了?有多久没听听小鸟的歌唱了?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然而一叶能明心,一叶也能障目。
如果你实在没空走进自然,今天跟随这本书,透过方圆一米的坛城,去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吧。
一.坛城的动物
作者将观察点定在了天纳西州东部的一片森林里,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被他命名为“坛城”。又名曼陀罗,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的中心,是对生命之路,宇宙及佛教菩提的重构。作者希望能从无限小的事物中,去寻找到整个宇宙。
本书作者记录了很多动植物,因为篇幅有限,今天我们选几个给大家讲讲。
1.日出的歌者——鸟儿
一抹桃红色的霞光冒出东方幽暗的地平线,随后,整个苍穹被照亮,呈现出微弱的晨光。第一声清晰而高亢的鸟鸣,为清晨拉开了帷幕。
美洲凤头山雀,始终保持着急速的两声部旋律,一只卡罗山雀则开始发出一种哨声,四个音符有升有降,接着一只燕雀用那副像被威士忌肯香烟弄坏的嗓子,粗声粗气地喊着自己的名字,仿佛以为破产的布鲁斯歌手。
灰白色的天空逐渐明亮起来,一只食虫莺“嘎嘎”叫着,如同响板。
北美黑啄木鸟发出癫狂的笑声,冠蓝鸦不时用交替的尖声叫嚷和哨声打断啄木鸟的齐声鸣唱,一只币鸟带着鼻音的“onk”声加入了牛鹂的呱鸣……
更多的鸟儿开始在清晨的空气中放声歌唱。但鸟类的歌声极少能传播到一箭之地的范围之外,高频的声音易于被周围的树木、叶子和具有弹性的空气分子吸收,看来鸟儿的歌声只能近距离欣赏了。
有机会我们走进真正的森林,去听听这美妙的歌声吧。
2.森林清洁者——红头美洲鹫
红头美洲鹫是中美的南美的常驻留鸟,它们易于辨识,翅膀张开时,呈现为浅“V”字形,翼尖向外展开,好似空中划过的花括号“}”。它们不吃别的,只吃腐食。
红头美洲鹫是森林里的清洁者,它们使大型动物躯体分解为养料的物质转化过程加速完成。
大多数动物食用腐烂的肉食后都会生病,但红头美洲鹫肠道内的强酸以及强有力的消化液能将微生物活活烧死,它们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多得异乎寻常,这有助于吞噬并摧毁细菌及其他外来者。同时,它庞大的脾脏能持续地提供大量的防御细胞。
3.动物代表——蝾螈
蝾螈像苔藓一样在湿地中求生存,它的皮肤湿润得令人难以置信,好像整个身子都是由雨水凝聚而成。
蝾螈妈妈将卵产在石缝或中空的树干,随后,它用身子裹住这些卵,在巢穴里待上六周,还要不时翻转这些卵,防止胚胎粘在卵壁上,它还会吃掉死去的卵,防止坏掉的卵霉变,导致整窝卵都被毁掉。
一旦蝾螈孵化出来,蝾螈妈妈的使命就完成了,它将钻进落叶堆去觅食。补充体内耗尽的能量储备。
蝾螈在收到袭击时会使劲拍打尾巴,以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必要的话,它的尾巴会脱离身体,在地上剧烈摆动,它可伺机逃跑。而它的尾巴过不多久还会更生出来的。
二.坛城的植物
了解了坛城的动物,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坛城的植物:
1.走进我们生活的植物——山核桃和枫树
早春世界,糖枫的繁茂与伫立在另一边的光叶山核桃形成鲜明对比。
为防止输水系统出现栓塞堵住水流,山核桃用3月份的前半个月生产新的管道,包裹着树干的一层活细胞形成春季微管,外层会变成韧皮层。
山核桃像一辆赛车,一直待到晚春季节,到了温暖的夏日,它们就会一举超过所有的选手。
而枫树就像全驱型的客车,它的木质层耐霜冻,它可以比山核桃早几周开始开枝散叶。它的细胞数量更多,体积更小,也更狭窄。
不同于山核桃的环形模式,枫树木头的纹理更为一致,显示出一种“散孔”模式。这些差异显著体现在家具和其他木制品中,枫木具有平滑的木纹,山核桃则是一排排规则的针孔。
2.治病救人的植物
自然的卷须无孔不入地渗入病房中,通过药品延伸到我们身边。植物在我们体内缠绕,它们的分子在一层致密的膜中寻找并控制我们的分子,几乎每种植物中都隐含着巨大的医药价值。
阿司匹林最早来自柳树和绣线菊属植物的叶片;毛地黄类药物则是来自毛地黄的叶片,改变细胞内的化学平衡,使心跳更有力、稳定。
而形似人类肝脏的獐耳细辛则具有活血祛风的功效;血根草猩红色的汁液用于治疗血液紊乱,石芥花齿状的叶片和白色花瓣用于治疗牙疼。
这些植物拥有神赋的治疗效果,生物学家早已提取制药为我所用。其实人类也源于自然,我们是一类具有丰富生态学背景和演化语境的灵长类动物。
三.透过坛城观世界
作者走进自然,像林中动物们一样体验冷冽气候,竟然赤身站在零下十度的坛城里,感受每分钟。他观察飞蛾进食可以持续半小时不动;看到浣熊经过,他喜欢却始终克制着自己不去惊扰动物。同时,看到一个高尔夫球落在坛城,思前想后,最终也没有拿走,他就是以这样每周数次的探访,不作任何扰乱的原则走进的坛城。
作者说通过观察森林,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我们每个人,体内都驻扎着一座层层叠叠的坛城,其复杂性和深度,毫不逊色于一片森林,甚至有过之无不及。观望自身,与观望世界并不冲突。
当我们将搜寻的目光从远处收回来,聚焦于微小的空间,用新的视角,新的知识来重新考量常见的凡俗之物,便能从中窥视到一种神圣而耐人寻味的色彩。这正是“坛城”的魅力所在。
人类在自然界中不过是一粒尘埃,之所以能认识自然,是因为“一粒沙中也能见到世界”。
作者把微观的世界写进书中,但他不以控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为己任,他更强调那些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心灵动力,并鼓励人们去学会获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礼物。他用艺术家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告诉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收获自然的馈赠。
本书是丛林版的《所罗门王的指环》,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少年哥伦布》,希望本书中描绘的美好愿景会激励大家去开启自己的探索之旅。
今天《看不见的森林》就分享到此,如果给你带来启发,不妨翻开这本书,开始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看到。
冰豆丁儿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