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的痴迷世界是菊花的,也是圆融的

好几年前,草间弥生的作品第一次来中国展出,芍药也去上海凑了回热闹(那时候票价还比较便宜),有人说不懂艺术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也有人说所谓的艺术就是「密集恐惧症」制造者而已。现在回忆起那场展览,我只记得自己浑身肉麻兮兮、却又对怪婆婆充满好感的奇妙感觉。

草间弥生这个引领了波普文化、影响安迪?沃霍尔,在本世纪初与可口可乐、LV、奥迪……合作的先锋艺术家,虽然已过耄耋之年,是一个住在精神疗养院里的「疯子」,但谁说她不是一个孩子呢,她用特别简单的形式复述了宇宙的内涵。

如果你也看过她的展,就会懂得,她眼里的世界,多么迷人。

{芍药姑娘Vol.}

x

不疯魔不成活

就算你对艺术不感冒,也多多少少听过草间弥生的大名吧?

她是世界最著名、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标志性的密集波点,足以让她的作品在一众平庸的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只看一眼,永生难忘。

「WhitNo.28」成交价万美元

「无限镜屋」每人只能参观45秒,因为门外还有16万人在排队。这个作品其实特别简单,空间四面布满了镜子,映照了一个五彩斑斓无穷尽的浩瀚宇宙。虽然队排得辛苦,进门那刻还是不免惊讶得叫出来。

只有45秒,Adl抓紧来了张侧颜照:

「美国第一千金」的伊万卡与草间作品合影,

瞬间上了热搜。

草间的作品,乍看恐怖,看久了居然开始分泌多巴胺,一丝丝迟到的快乐慢慢涌上来。而且,不管什么人过去拍照,竟然都特别范特别潮特别艺术!

从快消品到奢侈品,每一个自诩有品位、有态度的品牌都与她有过合作:

喝完这罐可口可乐,感觉自己要变异

奥迪百年纪念

LV偶尔也皮一下

日本最东京潮购物中心GINZASIX

耗时三年的地标性建筑:

盛开在广州的花

今年4月,这位怪婆婆在澳大利亚NGV三年展又搞事情了,这次她展出了名为FlowrObsssion(对花的痴迷)的互动装置艺术。

互动一直都是草间作品展中很强的特色体验,虽然她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却自带一种独特的气质,自动吸引大家上前互动。

也许是草间另类独特的想法,又或者是策展方找到了对的表达形式,草间弥生选择了「只完成作品的一半」,剩下的部分,她邀请参观者一起完成,最后的成品如何,还得看参观者怎么想怎么做。

最初的时候,这里只是一个极简的家,

有客厅、有卧室、有床、沙发、书架,

非常普通,像是标准的宜家样板房。

当人们进入Flowrobsssion时,

可以获赠「一朵红色的非洲菊」,

一枚贴片(贴完了还可以再管要)。

你可以把花贴在展厅的任何角落,

镜子上、洗手盆、墙壁、天花板……

只要你爬得上去

随着参展人的增加,

整个展厅在不断变化,

每一秒都与前一秒不同。

渐渐的,这些火红的非洲菊,布满了整个展厅,所有参展游客将整个空间共同装扮成了一片红色的非洲菊海洋。

密密麻麻的红色将整个空间淹没了,

看着这片令人惊叹的红色,

你还能想起最初那个样板房么?

这次创作的主题是消弭与无限,

草间弥生希望能通过在墙上、家具、地板,

贴上鲜艳的贴纸的方式,来消除空间内部感。

这带来的直接体验就是——「好玩」。大人小孩老人男男女女都能来玩,它不仅消弭了性别和年龄的界限,也消弭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而快乐和参与感却在无限蔓延。

除了草间弥生这位现象级艺术家的影响力外,这或许也是参与者络绎不绝的原因之一。

行为很艺术,进入房间就是一片张扬的、侵入式的红色,也让不少参观者大呼受不了。

但是,了解了草间弥生的经历后,许多人的态度会发生°的大转弯,由喘不过气的窒息感转变为包容和理解,因为,这些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波点就是草间弥生眼中的世界。

是的,这个日本国宝级艺术家,其实是个饱受幻觉困扰的「疯子」。

草间弥生从小家庭富足,却不幸福。父亲风流成性,母亲歇斯底里,常常逼迫年幼的她在父亲与人约会时监视他。压抑的童年生活,让敏感的她在小小年纪就得了人格解体神经症。在她眼里,花会会说话,植物都张牙舞爪……

有一次她长时间盯着桌布上的红花图案许久,当她将视线移开去看天花板、窗户、墙壁时,她发现整个世界都覆上了一层波点,就像是结了一张细密的网。

那一年草间弥生9岁,她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抹去了,只有画画才能将她解救出来,从此波点、植物成为了她的创作主题。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妈妈,

就有一个个细密的圆。

她还将幻觉中那些张牙舞爪的植物做了出来。

草间弥生26岁的时候,在著名女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的鼓励下,来到了美国,只身带了万日元。

日后,草间弥生在自传体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这样描述自己刚到美国的日子:

「孤独潦倒,身无分文。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在租住的公寓里,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从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被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毛地黄长这样,看久了,你也会像草间弥生一样,看啥都是波点。。。

很快,她充满特色的作品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时期,草间弥生请来模特与志愿者,于公共场合在他们的躯体上画波点,四处画!

反战加上裸奔,草间的艺术行为触怒了当时的美国政府,却在艺术圈中赢得了尊重。

草间弥生从此成为了先锋艺术家。

她还在美国遇见了今生挚爱——约瑟夫?康奈尔。在康奈尔的鼓励下,草间弥生的创作更加前卫大胆。

她成为了性解放的代表:

「我讨厌男性性徵,也讨厌女性性徵,这两者对我来说,都是我恐惧的对象。因此我拼命做那些厌恶的、不喜欢的、可怕的形体,然后超越它们。」

可惜好景不长,年草间弥生回到东京处理事务,却在东京接到了康奈尔去世的消息。

相伴十多年的爱人骤然离世,给了草间弥生毁灭性的打击。原本已经能和谐相处的精神疾病,如海啸一般吞噬了她,在康奈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就主动入住了日本的精神疗养院。

医院,草间弥生也不放弃创作,白天,她会到工作室画画,医院休息,这样一过就是二十几年。

年,在沉寂了二十多年后,草间弥生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她的艺术在国际上再掀狂潮。

波点南瓜

日本六本木的国立新美术馆,去年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草间弥生回顾展——「我们永远的灵魂」。

此外,草间弥生还在东京最热闹的新宿区,建了一个五层楼高的「草间弥生美术馆」。

英国《卫报》问草间弥生:爱是一种什么感觉?

她回答:看看我的作品,我的一生都通过艺术来表达爱。

那年看完展览,芍药写了段观后感:

「怪婆婆的波点世界单调重复,却又丰富圆融。一圈圈里集中了她的偏执、耐力、彻底热爱。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无穷尽的、周而复始的。只是看着这些填充了各种色彩的圆圈,靠近它们,密集恐惧就慢慢消失了,并发自内心感到了快乐。」

不知道你感受到这种快乐了吗?

没有的话,再回头看一遍吧~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按要求操作

艺术家

赞赏

长按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zp/2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