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
蹒跚学步荷兰梵高油画
这幅作品是梵高临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画面是一个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
这虽然是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画都显露出梵高个人的风格。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和绿色。这些高明度及属于自然界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他让画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实的黑色线条,这明显是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亦让画面增加实在的感觉。
另外,他亦以弯曲旋转的笔触绘画树、灌木和农作物。这是他成熟画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这画增加生气勃然的气息。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生命,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
桃树花开(淡紫色)↓↓↓
桃树花开(淡紫色)荷兰梵高油画
此画又名《盛开的桃花》。是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画的作品。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
我刚把画带回来,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安东·毛威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咙,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毛威,文森特与提奥。
如果你同意,我们就以这个名义把它赠给毛威夫人。我不知道他们将会对这幅画说些什么,但这无关紧要。
我以为一切纪念毛威的东西,一定要既亲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带着丝毫悲哀的调子。
不要以为死者是死了;
只要有人活着,
死者就会活,死者就会活。
我就是这样认识问题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使我伤心的了。他的逝世对我是一个可怕的打击。"
作品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唐基老爹↓↓↓
唐基老爹荷兰梵高油画
这是巴黎时期末的作品。关于唐基老爹的肖像画,除此之外尚有两幅,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时期画的,有同样的姿势,相似的背景;而稍后所画的另一幅唐基老爹,使用深蓝与红褐色,背景的浮世绘配置方法跟这一幅也不同,整个的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色调和彩度)。这幅画的构图较有统一感,与浮世绘的柔和调子和下端的装饰图案非常调和。唐基老爹是当时蒙马特的小画具商,他的性格亲切而温和,对于未成名的画家时加关照,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停留的所在,包括毕沙罗、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里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内也悬挂了梵高的画。
《唐基老爹》肖像的背景上所看到的临摹画中,右上为广重的《名胜江户百景》,右下为英泉的《花魁图》,中央为北斋的《红富士》,左上是广重的《飞鸟山暮雪》,左中是丰国的《歌舞剧演员图》。
然而在那一年梵高画的另两幅唐基肖像中,其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唐基被描绘成具有东方特征的圣人和"活菩萨",同时简朴的蓝上衣和微笑的面孔上方光环似的草帽还是表明了他的阶级身份。在这两幅肖像中,人物都处于画面的中心,正面朝着看画者,那笑眯眯的眼神甚至显得有点单纯,但是其构图却经过精心安排,画面上的内容也相当复杂,陪衬在唐基身后的是挤在一起的许多日本版画。实际上唐基并不出售这样的版画,它们是梵高心爱的东西,至少在两幅肖像中这幅尺寸稍大一些的画像上,它们起到了自然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唐基的头顶上是神圣的富士山,山两侧分别是冬天和春天的景色;接下来的左右两边又分别是夏景和秋景;然后是男女人物像;最后像日本版画中常出现的条状图案那样,是两排彩色带状装饰。这种安排并不难破译。梵高是把蒙马特尔变成了日本,将马特山(殉道者圣山)变成了富士山,将社会主义者画商变成了笑容可掬的圣人,这位圣人处于男女、大自然和色彩背景和谐的理想境界的中心。
这两幅肖像的圣像似的构思和象征主义的布局起到了歌颂这位商人的作用。其中的一幅曾在珀蒂大街的展览上展出过,那次展出的都是带有新印象主义倾向的作品,因此这也就进一步突出了唐基肖像理想主义的象征意义。梵高所画的唐基肖像先是侧重于表现阶级身份,随后改变为侧重于表现文化内涵,于是穿着围裙的精力充沛的男人就变成了温和的小偶像。背景上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东西把唐基摆在了理想主义的画面上,同时也就抹去了他商人身份的痕迹,把唐基这位美术品商人描绘成了外国文化氛围中的慈祥老者,这跟后来文森特写给提奥的信中的描述是一致的。把提奥改造成画商兼圣徒,把唐基看做具有日本传统特征的圣人,于是梵高便通过美好的幻想摆脱了需要面对的贸易上的麻烦。
本幅画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构图几乎对称。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
本画的华丽感、对比鲜明的用色,都延续到之后的阿尔勒时期。唐基善良双眼中的普鲁士蓝和嘴唇的红色,在白色皮肤与灰色胡子间显得格外突出。那静脉浮起的手,在深蓝上衣的对比下,益形明显。右上方版画中,粉红色的花、淡蓝色的天空与暗绿色的风景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下面左右两边明朗的条纹图案与多幅日本的浮世绘都成为大胆背景的一部分。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二版本)↓↓↓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二版本)荷兰梵高油画奥塞美术馆藏
《嘉舍医师的画像》是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年,当时他已住进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嘉舍医师的治疗。年5月15日,此画以万美金创下有史以来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此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现私人收藏;第二个版本的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嘉舍医师生于年,死于年,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与许多印象派画家有交情,他自己也作画,并收集许多美术品,尤其是印象派作品。梵高在信中记述他们初次见面的情形,说他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以嘉舍医师为模特儿的肖像画,有油画两张,版画一张。关于这一幅,梵高认为与他在圣-雷米时期所画的自画像同调,而弯曲螺旋式的线条,则与阿尔时期的肖像画中单纯化色面可视为一体,正可以表明嘉舍医师沉郁、心烦的情绪。背景、笔触方向、色彩的装饰与转调等等一切形体的要素,都凝聚其间,因而这张画成为控优越的肖像画之一。
梵高离开圣·雷米后,移居巴黎以北的一座小镇,瓦兹河上的奥维尔,由嘉舍医师监护。嘉舍医师既是画家毕沙罗和塞尚的朋友,本人还是一位热衷绘画的业余艺术家,因此可谓是病人的理想伙伴。他相信,工作能够平抚梵高剧烈的情绪波动,因此千方百计地鼓励梵高绘画。梵高为他画像的决定进一步加深了他们日益增进的友谊。梵高在一个月内画了两幅嘉舍医师的画像,上面的那幅是第二幅。下面的第一幅与第二幅构图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桌上的毛地黄茎旁的两本书。梵高以蓝色为主调,但是各种蓝色互不相同,色调分明。中间背景,色彩坚实,上纵的笔触产生了一种令人不安甚至近乎忧郁症似的动感。
在这幅作品中,人物姿态安详,削瘦的身体用肘臂支撑着,以保持完全平衡。但是,透过笔触、构图以及人物四周的空间,画家紧张而悲哀的心情一目了然。它预示画家即将感受到更加深重的痛苦。
图中左下方的红桌在深蓝色为主的画面中显得相当突兀。嘉舍医师忧郁的深思表情,与画中的蓝色调相呼应。
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他在几年前不幸丧妻。但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医生。他的职业和信仰激励着他。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我正在为他画像,他头戴一顶白帽,色彩极淡、极亮,手呈肉色,身穿蓝色大衣,背景呈钴蓝色,他的身体倚靠着一张红桌子。"
这张示意图再现了这幅肖像的基本构图。人物沿对角线呈倾斜姿势,从画布左上角至右下角贯穿整个画面。画中色彩的配置也许是传达出深思情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医生的外衣是蓝色与黑色的混合,而在有些地方还可看见乳白色的画布底色,红色桌面加深了画面的对比。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一版本)荷兰梵高油画私人收藏
梵高也许是为新时代妇女的肖像画找到了一个"自然的"解决办法,但是却没有解决男性的内心矛盾。在几幅阿尔勒男人的肖像画中,男人的表情明显地带着疑虑和紧张,在这幅作品里,人物所表现的是满怀惆怅。这位中产阶级的医生和现代艺术品收藏家,像是一位忧郁症患者,脸上的表情是梵高所称的那种"我们这个时代的肝肠寸断的表情"。但是在概念和构图上,这幅作品几乎可以说是"阿尔勒女子"的姊妹篇。嘉舍神情哀伤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两本内容涉及女人、艺术和性的小说——那是龚古尔兄弟的小说《马内特·萨洛蒙》和《翟米尼·拉赛特》——现代小说记者的角色由吉努太太换成了嘉舍医师。俯身于法国小说的嘉舍医师象征着社会新潮带来的问题和失望,而那位阿尔勒女人却对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若有所思地面露微笑,完全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角色。
想和你聊的,不止是设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