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麦天
雷抒雁
①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②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③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④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⑤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⑥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⑦“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⑧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14.概括关中“麦天”的变化。
能从两个角度概括即可:交通工具、收割方式。
15.分析表达特色。
画线句是描写性语段,应该从“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析。
关中的麦收场景应该是宏大场面,而作者描写只用了这样简省的笔墨,以少胜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见选材安排精当。(整体考虑用什么材料写)
这是特定时空的场景,时空转换不用考虑。(整体考虑用什么顺序写)
这一特定时空的场景全是正面描写,不用考虑。(整体考虑是正面还是侧面,还是两者结合)
正面描写离不开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局部考虑,哪些是视觉,哪些是听觉,哪些是视听结合)
具体到视觉或听觉描写:①词语的使用;②句式的选用;③手法的运用;④韵律的妙用(节奏、押韵、开合、平仄)
16.分析文中某段开头部分的叙写在结构上的作用。
请参考“㈠”。
设问处是文中的某个段落,是这个段落的开头部分。
分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请考虑三个方面:
①立足本段,看本段此部分内容与本段后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丈夫太累,所以用心伺候),铺垫的作用出来了。
②立足本段看前文内容,呼应的作用出来了。
③立足本段看后文内容,照应的作用出来了。
17.联系全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内涵。
请参考“㈡”。
要求联系全文理解,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忙前、忙时、忙后,应该在这三部分中分别理解“鲜亮”和滋味的内涵:很像数学里面的多对一的映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⑴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⑵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⑶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啦;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⑷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⑸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依偎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⑹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⑺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⑻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⑼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⑽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⑾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⑿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⒀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6.感悟情境(场景)描写传达的感受。
要求两个方面:一是感受外在表现(期盼、兴奋、亲切),一是感受内在情感(生命之间和谐温馨)
17.理解句子含义。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这是一个比喻句,要求变“形象”(间接陈述)为“概括”(直接陈述)。此句可以分解:①每一只羊的毛里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②每一只羊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第①句陈述羊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第②句陈述羊给家园带回了快乐。
18.分析写“狗”的形象的作用。
“狗”的形象出现在结尾部分,要求分析写狗的形象的作用。散文中任何形象的作用,无非是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谋篇布局的作用。表情达意是就内容方面而言的,谋篇布局是就形式方面而言的。结尾部分的表情达意既要考虑本部分内容,又要考虑本文主旨:即局部与整体兼顾。结尾部分的谋篇布局主要是考虑总结全文和前后呼应的作用。
表情达意:就本部分而言,描写“狗”的忠于职务。
就文章主旨而言,深化文章主旨——描写以“狗”为代表的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
谋篇布局:“狗”叙山中事,呼应首段介绍普鲁文斯省牧羊的生活方式。
19.识别表现手法,分析手法作用。
本题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是“描写”,应该从“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识别手法;本题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是“本文主要运用的手法”,即着眼于全篇整体考虑,不能抓住某段甚至某句。
16.①回家前的期盼,(回家时的兴奋,)回家后的亲切温馨
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
17.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
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快乐。
18.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使文章的内涵层层深化。
③最后写到狗与同伴们谈论山里的事情,首尾呼应。
19.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李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