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在一篇博文中这样写道:“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于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9月17日公布的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草间弥生《无限镜屋》展览门票,在开始发售的第三天便全票售罄;在洛杉矶,25美元的布罗德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门票在一个下午就售出了9万张。
这位比《汉密尔顿》(《汉密尔顿》是百老汇最火的音乐剧,需要“摇号买票”)更火的“怪婆婆”到底有何魅力?
非常有名,但绝非一夜成名
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的一个富裕家庭,他们以经营植物苗圃为生。很小的时候起,草间弥生就会坐在花丛里画画,和童话里一样。
直到有一天,她产生了一个幻觉——面前的紫罗兰在同她讲话。“我原以为只有人类才会说话,所以我很惊讶紫罗兰竟然说话了。我吓坏了,腿开始发抖。”
这种幻觉与她悲惨的童年是分不开的。小时候的她,一方面要遭受母亲无休止的毒打,另一方面还要被母亲支配去监视父亲的风流情事。
“我的母亲会把她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我身上”。
母亲对草间喜欢绘画这件事一直抱有激进的反对态度,她认为草间弥生应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艺术家。于是,母亲便毁掉了女儿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还经常把她关起来打骂,强烈的恐惧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濒临崩溃。
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书店里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感觉与她灵魂发生了碰撞。她找到她懂英文的哥哥,写信给欧姬芙:“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万日元,并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的时候,草间弥生在家门口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并决心彻底舍弃过去。草间弥生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写过自己早年的经历:孤独潦倒,身无分文。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在租住的公寓里,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从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被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有一天,我拿着一幅比自己还高的画穿过曼哈顿40多个街区,提交给惠特尼年度展(WhitneyAnnual)审议。我的画没有被选中,我不得不又穿越40个街区把它搬回来。那天,风刮得很猛,不止一次帆布似乎要飞到空中把我带走。当我回到家,我累得像死人一样睡了两天。”
对性的恐惧与厌恶
草间弥生第一个关于无限镜像的实验,是她制作的一个满是阳具的八角形镜像房间。
“我开始做阳具是为了治疗我对性的厌恶。我被教导性是肮脏的,可耻的,需要隐藏的东西。大家在谈论都是‘好家庭’、‘包办婚姻’,以及对浪漫爱情的绝对反对……更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碰巧目睹了性行为,我眼中的恐惧在我内心膨胀。”
年,草间弥生组织了名为“千船会”展览的开幕式,她把阴茎模样的软雕塑全部塞进船里,房间的墙壁上全是阴茎的图片,所有的观众都感觉被淹没其中。
年,当得知无法获得预期的展出机会时,她开始自己演出。草间弥生的标志性圆点蔓延到千奇百怪的物体表面之后,又铺到了现场行为表演的裸体之上。
在草间一生的创作当中,“性”是重要的主题,她通过不断地描绘性来在视觉上消解她内心对性的恐惧。她在自传中提及:“我从童年到青春期的成长环境和经验,可能是我厌恶它的根源。我讨厌男性性征,也讨厌女性性征,这两者对我来说,都是我恐惧的对象。因此我拼命做那些厌恶的、不喜欢的、可怕的形体,然后超越它们。”
无限草间弥生的艺术表现语言可以说是来自宇宙和自然。草间弥生用无数的点来改变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而这种虚幻意识正是来自世界的本质。这种世界本质的意识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捕捉网,她则不断地编织着这个网进行简单的重复、无限的延伸。她那些具有无限张力的作品,将观众带进了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
正是她不厌其烦重复的圆点,影响了当代的波普艺术,树立了她在世界当代艺术界的崇高地位,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年,作品《无限镜屋》在纽约展出时,就受到相当大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皮肤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