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人要不是死了,就是老了,但我永远是前卫艺术家。我是最有才华的,而且我一心工作。你记住啊,我不是波普艺术家,我是前卫艺术家,这个不能再写错了——草间弥生
艺术的意义是
永不休止的与世俗对抗
存在的意义是
在有限中无限的解放自己
草间弥生(YayoiKusama),被《时代》周刊誉为世界现存的史诗级艺术家。年,明仁天皇授予草间弥生日本文化勋章,这也意味着草间弥生一跃成为日本国宝级的大艺术家。然而在很久之前,草间弥生曾经因为大胆的行为艺术被日本国内主流视为国耻。
年
草间弥生出生玉长野县富裕人家
由于父亲的放荡生活和离家出走导致家庭分裂
母亲因此患上了歇斯底里症
各种不幸导致小草忧郁孤僻
严重的童年不幸
10岁
小草被确诊为神经性视觉障碍
与精神分裂症
经常有自杀企图
她开始发现眼中的世界
所有物品和角落
都是由密密麻麻的圆形花纹组成
起初这些幻觉像魔鬼一样令她痛苦
但是当她努力把这些幻觉画出来的时候
这些魔鬼似乎都开始听她指挥为她所用
这一度让小草无比的开心愉悦
草间弥生为母亲做的画
(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已充满了小圆点,这些小圆点被当
作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她偏执地画下自己畏惧的东西,
使之成为常态,从而进行自我治疗)
草间弥生与作品LingeringDream
草间弥生在作品《花(D.S.P.S)》中曾表达:“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刹那间,我领会到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我被吓到了。于是我对于红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认为它就像是咒语,正在剥夺我的生活,我冲上阶梯企图逃离,但阶级却在我脚下散开,于是我从上面跌下来,脚腕也扭伤了。”
这就是草间弥生眼中的世界
她的世界
全都是由圆点构成的
圆点就是她的生命
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22岁的草间弥生
母亲忙于家族生意,跟女儿缺乏沟通。因为母亲的歇斯底里症,常常撕毁小草的作品,惩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劳作,把她关起来打骂,这些童年不幸让年幼的草间弥生几近精神崩溃。
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书店里偶然发现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及故事后深受鼓舞,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堂兄的的帮助下写信给欧姬芙:“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欧姬芙被草间弥生的真挚感动,回信鼓励她,并表示愿意为了提供艺术上的支持。
和乔治娅的书信
也许是童年承受了太多不应该承受的痛苦,草间弥生在艺术上充满了创造的天赋,那些可怕的幻视被她在画布上驯服,一天天治愈自己,修补破碎的内心。在去美国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万日元,并告诉她离开就别再回来。
告别日本
初到纽约
临走前
草间弥生在家附近毁掉了数千件作品
这像是一场巨大的祭奠仪式
杀死过去的自己
迎来全新的灵魂
多年以后,她回忆到:我当时非常清楚,如果想在艺术上走得更远,必须逃离日本,逃离这个封闭的地方,必须要有斩断过去的勇气。
草间弥生与乔治娅·欧姬芙合影
初到美国的巨大文化差异
孤僻的性格
加上战后日本人的身份
新的痛苦又堆成了一座山压在草间弥生身上
尴尬境遇
草间弥生的工作室,年
搞艺术总是难免穷困,草间弥生在《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一书回忆到当初的这段时光:
孤独潦倒,身无分文
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
在租住的公寓里半夜被冻醒
一直画画到天亮
从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被丢弃的烂菜叶
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一年后
在第10街布拉塔美术馆年轻艺术家群展中
那些充满质感的网状圆点让评论家印象深刻
草间弥生也终于挤进纽约艺术圈
“千船展”,NewYork,
一鸣惊人
年,纽约格特鲁德·斯坦画廊为草间弥生举办了一次令人大为吃惊的“千船展”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
当时声名显赫的安迪·沃霍尔
对草间弥生的作品感到十分震惊并公开称赞
Cowwallpapers/年创作作品
从安迪后来的著名作品“《牛首交错》中,我们能看出,其实草间弥生已经影响并启发了安迪的创作,关于这件事情,草间弥生在前不久就直言:安迪沃霍尔在模仿我。当然,这个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这已经足够表面草间弥生在当时已经受到了顶级艺术家的肯定。
虽然“千船会”让草间弥生名噪一时,但是还未被主流艺术圈承认,属于不稳定状态,财务上也总是捉襟见肘。
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场馆外面布置“纳索斯花园”装置艺术,两美元一颗铁球当场出售,可以说是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到的人现在都赚翻了吧)此举对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极尽讽刺,同时也是对社会上反对艺术家出售自己作品的反抗。
名声大振
为了反对越战
反对美国的战争暴行
学生们赤身裸体
身上画着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圆点图案
这场行为艺术名为《人体炸裂》,浩浩荡荡,前无古人,草间弥生也名声大噪。她后来回忆,这次行为真正要传达的是人性,是爱与和平。是啊,这世间这有爱才是真的,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妄的妖魔。
摄于年,草间弥生与学生
草间弥生和反战群众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一次展览之后,她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其头版图片的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
这是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但是日本的家人无法理解如此“疯癫”之举
彻底终止了和她的联系
同时,这些举动也威胁到了
部分人的道德观和某集团的利益
似乎黑暗的野兽埋伏在了她身后
草间弥生与安迪·沃霍尔(右一)
但是,安迪·沃霍尔用新艺术和个人魅力集结了一大帮新势力为草间弥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庇护所。
她说:“我从童年到青春期的成长环境和经验,可能是我厌恶它的根源。我讨厌男性性征,也讨厌女性性征,这两者对我来说,都是我恐惧的对象。因此我拼命做那些厌恶的、不喜欢的、可怕的形体,然后超越它们”。
无限的创作灵感在此时疯狂生长
“性”是此时期的重要灵感触发器
可以称此时期的艺术为“性解放艺术”
柏拉图草
草间弥生和约瑟夫合影年紐約
约瑟夫·康奈尔,美国第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草间弥生的柏拉图恋人。第一次见面,约瑟夫就对草间表达:“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可爱又漂亮的女生”,从第二天起,两人便一直书信来往,满满情诗与祝福,每次打电话,总是有说不完的事,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这种情信与电话持续了十年,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纯洁和神圣的关系。
为什么完全是柏拉图恋爱呢
因为这样的恋爱的十年间
完全无性爱
约瑟夫深爱草间弥生,最后一次打电话请求草间弥生不要离开他,为她准备了美好的礼物。没过多久,约瑟夫去世,草间弥精神状态日益恶化。
约瑟夫给草间弥生的礼物
草间弥生裸体盒子约瑟夫作品
回到日本
约瑟夫去世第二年(年)
草间弥生回到东京接受治疗
一呆就是43年
晚上住在精神疗养院
早上去工作室创作
晚上回去住院
草间弥生回忆约瑟夫:“我从约瑟夫身上学到很多。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譬如说,那种基于侍奉神的立场进行创作的态度。他不是为了自己、名誉或金钱,而是为了亲近神才创作。没有比他更纯粹的人了,在我所有创作艺术的朋友当中,他是最伟大的。”
我的一生
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
都必须与艺术相关
要是人可以有来世
我还想再做艺术家
无论生与死
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与此同时
创作几乎成了草间弥生全部的生命组成
精神疗养院的生活让草间弥生重新回到绘画和雕塑创作,南瓜系列成为经典。每天创作8小时以上,不能停止创作,停下来就会头疼,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
年,她代表日本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艺术的地位。
年以后,草间终于迎来了自己艺术家生涯的黄金时期,在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国际展上,几乎都能看到草间的身影。
或许,草间弥生过早的发现了激进艺术的局限,而回归纯粹的创作能让自己与世界达成一种平衡,接着商业,让自己的波点占领全世界,似乎是有“预谋”一样,想悄无声息的将自己对于生命的热爱运送到每一个人心里,埋下一颗爱的种子。
草间弥生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共同见证了当代艺术史。年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公布20世纪最伟大的名艺术家的调查结果,草间弥生和毕加索、塞尚、村上隆等名列其中。
盛名之下,草间却显得格外的“柔软”,她说话彬彬有礼,对身边的晚辈用着敬语。在巨大的成功背后,草间其实并不幸福,她甚至说自己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草间弥生自画像
当然,如此三言两语并不能概括草间弥生的一生,她的人生太过丰富,我认为在我们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会对她有全新的认识。希望她现在已经被自己的艺术治愈,已经得到了完全的幸福。我想她也同样希望我们所有人,能从她的作品中得到最温暖的爱。
Giho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