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学习资料请添加 A、1~小时
B、~4小时
C、4~6小时
D、6~8小时
E、8~10小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哌替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成瘾性较吗啡轻,产生也较慢,现已取代吗啡用于创伤、手术后及晚期癌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用于内脏绞痛须加用阿托品。鉴于新生儿对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极为敏感,因此产妇临产前~4小时内不宜使用。
、哌替啶的临床应用
A、镇痛
B、人工冬眠
C、心源性哮喘
D、麻醉前给药
E、以上说法均正确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E
哌替啶临床可用于:①镇痛;②心源性哮喘;③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3、哌替啶不良反应不包括
A、出汗
B、恶心
C、呕吐
D、发热
E、心悸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剂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4、有关哌替啶药理作用错误的是
A、激动μ型阿片受体
B、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C、易引起便秘和尿潴留
D、大剂量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E、有轻微的子宫兴奋作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哌替啶主要激动μ型阿片受体,药理作用与吗啡基本相同,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镇静、呼吸抑制、致欣快和扩血管作用与吗啡相当。本品也能提高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但较少引起便秘和尿潴留。大剂量哌替啶也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无明显中枢性镇咳作用;有轻微的子宫兴奋作用,但不延缓产程。
5、吗啡主要用于
A、分娩镇痛
B、胃肠绞痛
C、肾绞痛
D、慢性钝痛
E、剧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E
吗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有效,可缓解或消除严重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的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与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合用可有效缓解;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痛,除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焦虑外,其扩血管作用可减轻患者心脏负担,但对神经压迫性疼痛疗效较差。久用易成瘾,除癌症剧痛外,一般仅短期应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时。
6、吗啡的适应证是
A、分娩止痛
B、支气管哮喘
C、心源性哮喘
D、颅脑外伤止痛
E、感染性腹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吗啡的适应证是:
①镇痛:有强的镇痛作用,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1次给药,镇痛作用持续4~8小时,故仅用于创伤、手术、烧伤、心肌梗塞等引起的剧痛。
②镇静:在镇痛的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病人的紧张情绪。
③抑制呼吸: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④镇咳: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因有成瘾性,并不适用于临床。
⑤对平滑肌的作用:可使消化道平滑肌兴奋,致使便秘;并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⑥心血管系统:可促进内源性组胺的释放而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脑血管扩张,颅压增高。
⑦镇吐:亦因有成瘾性而不适用于临床。
7、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A、镇痛,镇静,催眠,呼吸抑制,止吐
B、镇痛,镇静,镇咳,缩瞳,致吐
C、镇痛,镇静,镇咳,呼吸兴奋
D、镇痛,镇静,止吐,呼吸抑制
E、镇痛,镇静,扩瞳,呼吸抑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镇痛作用、镇静、致欣快作用、抑制呼吸、镇咳、缩瞳、其他中枢作用:吗啡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体温略有降低;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和呕吐;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从而降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IFSH)的浓度。
8、吗啡镇痛作用机制是
A、阻断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
B、激动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
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D、阻断大脑边缘系统的阿片受体
E、激动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吗啡的镇痛作用: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绝大多数急性痛和慢性痛的镇痛效果良好,对持续性慢性钝痛作用大于间断性锐痛,对神经性疼痛的效果较差。椎管内注射可产生节段性镇痛,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该作用可能与其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有关。
9、下列关于吗啡的抑制呼吸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抑制呼吸
B、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
C、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D、呼吸抑制发生的快慢及程度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E、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A
吗啡抑制呼吸:治疗量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每分通气量减少,其中呼吸频率减慢尤为突出,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呼吸抑制发生的快慢及程度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该作用与其降低脑干呼吸中枢对血液CO张力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脑桥呼吸调节中枢有关。
10、男性患者56岁,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经治疗好转后,停药月余,昨夜突发剧咳而憋醒,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烦躁不安,心率次/分,血压1.3~1.6kPa,两肺有小水泡音。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问用哪组药物治疗最适宜
A、氢氯噻嗪+地高辛
B、吗啡+毒毛花苷K
C、氢氯噻嗪+硝普钠
D、氢氯噻嗪+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氨茶碱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患者为急性心梗后1月余后出现急性左心衰。
吗啡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极为有效的药物。
①抑制中枢性交感神经而反射性降低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张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②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变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
③中枢性镇静作用可减轻病人烦躁不安而减低耗氧。
急性心肌梗死避免在发病4小时内应用强心苷。患者为急性心梗后1月余且没有合并快速房颤,故可用强心苷。
执业助理3月1日
1、男性,56岁,肺心病史10年。因有谵语、抽搐。值班医师欲使用镇静剂。应选下列哪种药物A、苯巴比妥
B、氯丙嗪
C、异丙嗪
D、水合氯醛
E、哌替定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考虑该患者是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患者可有躁动不安、抽搐等症状,镇静剂能抑制呼吸中枢故一般禁用,必要时可选用对中枢神经影响较小、作用快的药物如10%水合氯醛10~15ml,保留灌肠。
、慢性肺心病患者人工通气过程中测血气,pH7.5,PaCO4mmHg,BE8mmol/L对此患者正确的治疗是
A、不需处理
B、加大吸气压力
C、补充碱性药物
D、补充酸性药物
E、减少潮气量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E
PaCO4mmHg减少,提示通气过度,可为呼碱。减少潮气量增加CO的潴留来对抗PaCO的减少。
3、女性,58岁。肺心病史5年,急性加重天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烦躁。BP/9mmHg。心率次/分,对此患者主要的治疗应是
A、降压药口服
B、安定静注
C、改善通气、氧疗
D、呼吸兴奋剂的使用
E、甘露醇静脉滴入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头痛、恶心、烦躁是肺心病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肺性脑病。题干显示患者有肺心病,而肺心病最常见的是COPD,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引起的,但是无高血压,也就表示患者血压是正常的,但是患者突然出血压高,需要考虑急性缺氧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增高,结合患者的发病基础和现在的症状,考虑缺氧,因此选C。
4、男性,65岁.慢性咳嗽已0多年,有肺气肿征,1周来咳嗽加重,黄痰不易咯出,气促加重。血气:pH7.31,PaO50mmHg,PaCO60mmHg.如何改善缺氧
A、立即吸入高浓度氧
B、间歇吸入纯氧
C、呼气末正压呼吸
D、持续低浓度给氧
E、立即用双氧水,静脉内给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都可使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代偿性的兴奋作用,但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高PaCO,使呼吸中枢适应了高PaCO的内环境,因而不再兴奋(此时机体缺氧的状态成了维持呼吸系统兴奋的有效刺激),若高浓度吸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呼吸的刺激,使通气量减少。因此在临床上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的氧疗,主张吸入氧浓度33%。
5、男,68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1年.心悸、水肿5年,近1周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P亢进,三尖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4cm,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此时首选的治疗是使用
A、强心剂
B、利尿剂
C、心血管扩张剂
D、抗生素
E、祛痰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考虑患者为肺心病,肺部感染导致右心衰加重。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便能得到改善。
6、女,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气短5年,近1周来发热、气促、双下肢水肿而入院。查体:BP/90mmHg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可闻及干、湿啰音,P亢进,心率次/分,可闻及期前收缩(3次/分),剑突下见心脏搏动,肝肿大(右肋下4.5㎝),质软,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有效控制感染
B、快速推注强心剂
C、快速推注强利尿剂
D、快速纠正心律失常
E、快速静滴扩血管药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A
患者肺源性心脏病,目前为右心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
7、女性,58岁,肺心病史5年。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急性加重天来院,头痛、恶心、烦躁,BP/9mmHg,心率次/分,对此患主要的治疗应是
A、降压药口服
B、地西泮静注
C、改善通气、氧疗
D、呼吸兴奋剂肌注
E、甘露醇静点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头痛、恶心、烦躁是肺心病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肺性脑病。题干显示患者有肺心病,而肺心病最常见的是COPD,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引起的,但是无高血压,也就表示患者血压是正常的,但是患者突然出血压高,需要考虑急性缺氧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增高,结合患者的发病基础和现在的症状,考虑缺氧,因此选C。
8、男性,50岁,患肺心病4年住院后10天感染已控制,虽持续使用利尿药,右心衰症状无改善,应选择的治疗是
A、不用强心剂
B、使用毛地黄叶常规量
C、使用西地兰常规量
D、使用毛地黄叶常规负荷量的4/5
E、使用西地兰常规负荷量的1/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E
强心苷对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或风湿活动期的CHF,因心肌缺氧和能量产生障碍而疗效差,且相对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宜给小剂量。
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CHF是强心苷的最佳适应证,能产生良好症治疗。
强心苷对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低排出量的CHF疗效良好。
强心苷对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维生素B1缺乏所致能量产生障碍的CHF疗效差。对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或风湿活动期的CHF,因心肌缺氧和能量产生障碍而疗效差。对心肌外机械因素影响所致的CHF,如严重二尖瓣狭窄及缩窄性心包炎者无效。
9、男性、48岁,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心率10次/分。偶发房性期前收缩,血气:PaO50mmHg、PaCO75mmHg,pH7.,下列哪项处理重要
A、普萘洛尔(心得安)
B、维拉帕米(异搏定)
C、奎尼丁
D、毒毛K
E、以上都不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E
患者原发病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其他症状都是因为原发病引起的,而这个原发病关键是缺氧,因此纠正缺氧是最主要的措施。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首要处理为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但对治疗后无效或较重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药。
10、A.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B.使用快速作用的强心药
C.有效控制感染
D.纠正酸碱失衡
E.使用利尿药
1、肺心病发生心力衰竭时首选的治疗是
、经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再选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孙老师/胡老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