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

前段日子,正是红花石蒜开得盛的光景,总听人提“花叶不相见”这个梗,再加上彼岸花这样看起来就大有故事的名字,显得这种植物很孤独的样子。事实上,我总觉着石蒜是种很热闹的花,在秋未深时开花,一开就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如若再杂上几棵忽地笑,红黄辉映,简直不要太热闹。

真要说孤独,我反倒以为,白花泡桐是最孤独的。究其原由大致有三,且听我一一道来。

(图片来自PPBC吴棣飞摄于浙江温州)

白花泡桐也是一种“花叶不相见”的植物,它在早春开花,等不及叶子舒展便匆匆落去,只余了棉桃一样的小果缀在树上。待到深秋落尽一树叶子,枝干上又只剩了成熟的果序孑立着,一路立过秋风寒露白霜冬雪。一年四季,白花泡桐几乎有三季都在诠释孤独的。这是其一。

(图片来自PPBC刘军摄于浙江杭州)

曾在一座废弃的矿山山顶见过几株泡桐,生长在破碎的大块岩石间,周围除零星的芒草和络石外再无其他。山顶没什么土,且风大,但它们就这样扭曲着拔高,站着,摇着,把枝丫和叶片伸向天空。每每提及泡桐,我脑海里出现的都是那几株,这是我说它孤独的原因之二。

(图片来自PPBC吴棣飞摄于浙江温州)

其实在小时候,我们那个小县级市里,泡桐还是很常见的行道树,至少在我小学周围的街头巷尾尚有不少,据说以前更多。但后来随着老城区的翻新和街道扩建,这些泡桐渐渐都被香樟和无患子所替代了。说来也是无奈,它被替代的原因恰恰是早年人们选择它作为行道树的原因——生长快根系浅。泡桐能在短短数年里成材庇荫,然而它中空且木质疏松,树冠大根系浅,在多台风的浙江动则枝断叶折,甚至连根拔起的也不在少数。被人从茫茫树海中挑选出来又被轻易抛掷,砍伐它的说不定就是当初种下它的人,从野外进入城市又被驱逐,说泡桐孤独,这是其三。(早期行道树中同样面临困境的难兄难弟还有枫杨和构树)

(图片来自PPBC吴棣飞摄于浙江温州)

关于泡桐,其实还有一些可以说道的点。

比如它的花型与毛地黄很相似,所以在英语中,人们有时会称它为“FoxgloveTree”,即毛地黄树(你看,连自己专属的名字都快被遗忘了,简直是孤独到原地爆炸)。被人以同样套路称呼的还有鹅掌楸——“TulipTree”(郁金香树)。

再比如,它的种子穿着白色百褶裙,仙得有些不像话(这是我前些天的新发现)。

—好了,现在是白泽的严肃科普时间—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

泡桐科Paulowniacea泡桐属

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圆锥形,主干直,胸径可达2米,树皮灰褐色。

幼枝、叶、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但叶柄、叶片上面和花梗渐变无毛。叶片长卵状心脏形,有时为卵状心脏形,长达20厘米,顶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其凸尖长达2厘米,新枝上的叶有时2裂,下面有星毛及腺,成熟叶片下面密被绒毛,有时毛很稀疏至近无毛;叶柄长达12厘米。

花序枝几无或仅有短侧枝,故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厘米,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总花梗几与花梗等长,或下部者长于花梗,上部者略短于花梗;萼倒圆锥形,长2-2.5厘米,花后逐渐脱毛,分裂至1/4或1/3处,萼齿卵圆形至三角状卵圆形,至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仅背面稍带紫色或浅紫色,长8-12厘米,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而逐渐向上扩大,稍稍向前曲,外面有星状毛,腹部无明显纵褶,内部密布紫色细斑块;雄蕊长3-3.5厘米,有疏腺;子房有腺,有时具星毛,花柱长约5.5厘米。

蒴果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厘米,顶端之喙长达6毫米,宿萼开展或漏斗状,果皮木质,厚3-6毫米;种子连翅长6-10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割线————

我是白泽,不定期在子时出现,带你看遍万物众生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yz/10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