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资真题每日一练

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05598.html

华英医学官方

安徽护理考试总群:

A1型题

1、某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告知家属该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该疾病合适的手术年龄为

A、1~2岁

B、3~5岁

C、5~9岁

D、9~12岁

E、12岁以后

2、患儿男,1岁,诊断动脉导管未闭6个月。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近1天来,咳嗽明显、呼吸急促,三凹症明显,尿少,急诊入院。查体:T38℃、P次/分,R65次/分,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肝肋下5cm。该患儿可能是合并了

A、支气管炎

B、支气管肺炎

C、肾衰竭

D、心力衰竭

E、肝功能衰竭

3、患儿,7岁。活动后气促5年余。1岁半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喜欢下蹲位,可见杵状指。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

A、室间隔缺损

B、主动脉骑跨

C、主动脉瓣狭窄

D、法洛四联症

E、病毒性心肌炎

4、患儿,女,1岁,消瘦,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查体: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狭窄

5、患儿男,7岁。从小体弱、易累、消瘦、易患感冒,曾患过3次肺炎。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有毛细血管搏动及股动脉枪击音。该患儿可能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6、患儿男,1岁,诊断为室间隔缺损8个月。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近1天来,咳嗽、呼吸急促。三凹症明显。尿少,急诊入院。查体:T38℃、P次/分,R35次/分,肝肋下5cm。诊断室间隔缺损合并心力衰竭,服用强心苷时,出现循环系统中毒反应的是

A、室性早搏

B、视力模糊

C、恶心、呕吐

D、腹胀明显

E、复视、黄绿视

7、患儿,2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绀、发育落后就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对该患儿的健康指导,错误的是

A、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B、加强活动,增强体质

C、维持营养,促进生长

D、合理用药,防止各种感染

E、指导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

8、患儿,2岁,室间隔缺损,发热、咳嗽、呼吸困难1天,以“肺炎”收入院。查体:患儿全身发绀、精神差。其发绀的主要原因是

A、肺炎致气体交换受损

B、体循环血流量减少

C、肺炎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

D、肺动脉高压致血液右向左分流

E、室间隔缺损致血液左向右分流

9、患儿,女,3岁半,在门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拟择期手术治疗。门诊护士对家属的健康教育要点,错误的是

A、本病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B、经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

C、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

D、术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皮肤破损

E、注意保护性隔离,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10、可使血红蛋白性质改变而导致缺氧的情况是

A、休克

B、心功能衰竭

C、一氧化碳中毒

D、安眠药中毒

E、高热

11、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

A、化脓菌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2、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正常比例为

A、(1~2):1

B、(1.5~2):1

C、(1.5~3):1

D、(1.5~2.5):1

E、(1.5~3.5):1

13、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是

A、红细胞数

B、网织红细胞数

C、血红蛋白量

D、血氧饱和度

E、铁蛋白量

14、胚胎期24周前,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肝脏

D、脾脏

E、胸腺

15、小儿出生后主要造血是

A、肝脏造血

B、骨髓造血

C、脾脏造血

D、淋巴结造血

E、以上都不是

向上滑动这里查看答案

1、C

本题考察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2、D

心衰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而患儿明显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心率快、肝脏肿大等心衰表现。

3、D

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绀为主要表现,其程度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表现为唇、指(趾)甲床、口腔黏膜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发绀。患儿通常生长发育落后,多有蹲踞现象。

4、B

本题选择B.房间隔缺损的依据:“患儿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暂时性青紫)。”符合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5、C

动脉导管未闭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闻及高流量舒张期杂音。P2亢进。脉压增大,周围血管征阳性,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常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A

洋地黄常见毒性反应包括:(1)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2)神经系统表现: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3)心血管系统表现:是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常有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长期心房颤动病人使用洋地黄后心律变得规则,心电图ST段出现鱼钩样改变,应注意有发生洋地黄中毒的危险。只有A选项为循环系统的中毒反应,其他选项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表现。

7、B

患儿应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8、D

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当分流量大或病程较长,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产生右向左分流而呈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门格综合征。常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9、D

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说明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本类疾病多数可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预后较好,缺损小的可自然闭合,消除思想顾虑,取得理解和配合。根据气温改变及时加减衣服,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做小手术时,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按时预防接种。防止皮肤破损不是患儿术前最重要的护理。

10、

C

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减少,造成组织器官的缺氧。

11、

C

淋巴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见于出生后4~6天的婴儿至6~7岁的儿童。病理性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②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③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炎症等。

12、

D

正常人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血中白蛋白/球蛋白为(1.5~2.5):1。

13、

B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网织红细胞数的高低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故本题应选B。

14、

C

在胚胎期24周前,胎肝为主要造血器官。

15、

B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华英医学护考培训达达班,考前一个月集训,总费用元(包含住宿费),考不过来年免学费重学。详情咨询群内华英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tz/6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