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VS洋地黄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5631.html

与地球上几十亿的人口数量相比,全球不到四十万种的植物数量并不算多,但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见到的人或植物的概率其实也差不多同样低,所以见到了地黄属总共才六个品种里的两种地黄我就觉得很开心了,至少在较小范围内达到了超30%的概率,不过这还要托地黄属的福,因为这个属的六个品种都是我国独有的。见到的这两个品种一种是天目地黄,是在浙江天目山中徒步时见到的,另外一种就是地黄,而且还是我这个上海人旅行北京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见到的,其中一处是房山十渡,另两处应该还可以算作是在城区,一处是在林荫路,一处是去顺义那个机场的高速公路的路基上,都是一小片一小片成群生长,有意思的是,见到这两处地黄时我都是坐在出租车上,可见喜欢植物的人眼力见还都够好的,在林荫路那处,出租车师傅还挺善解人意地靠边停车让我拍照,有时候挺羡慕北京人的,作为首都,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样样不缺甚至更优,而且还因为多样的地理环境因素,北京及京郊植物多样性也远超上海,我还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草坪上以及市中心三元桥附近的一座立交桥上桥坡道的砖缝里见到过紫花地丁,这些都是很好的佐证。

天目山中的天目地黄,photobyzhangpeiqin

北京林荫路路边的一丛地黄,photobyzhangpeiqin

即便你没有见过地黄本尊,但六味地黄丸的大名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对注重美容养生的女士来说,四物汤也肯定不陌生,这两者中都含有地黄的成分,地黄,拉丁学名为Rehmanniaglutinosa,之前被列在玄参科,现在属列当科地黄属,地黄属下共有六种产于我国不同地域的地黄,根据中国植物志以及维基百科中文版,1)地黄,分布于大部分北方省份;2)茄叶地黄,产四川东北部;3)天目地黄,分布于浙江及安徽等地;4)高地黄,分布于湖北等地;5)裂叶地黄,分布于湖北,陕西等地;6)湖北地黄,分布于湖北等地,其中的地黄是最常见的栽培及药用品种,喜欢沙质土壤,记忆中我见到那几处确实是这样的土质。地黄是以块茎入药,还按炮制或未炮制分成生地及属地,六味地黄丸及四物汤中用的就是熟地黄,尽管地黄属都原产于中国,这个属的属名倒是由两个洋人以十八世纪一位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物理学家Rehmannia的名字命名的,而Glutinosa一词,表示粘手的意思,是指地黄块茎切开后表面有粘性。除了入药,地黄还能用于染色,地黄的黄色就隐含了这个用途,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不知道地黄的块茎到底能黄到什么程度,特地淘了一袋新鲜的产自河南焦作的地黄,焦作古属怀庆府,所产地黄品质最佳,故称怀地黄。快递来的新鲜地黄就像一个个小番薯,刨去皮,地黄的黄色其实更多隐含在表皮的内侧,刨完一个手上都是黄黄的,切开时有一种脆爽的感觉,截面几乎和表皮同样的土黄色,但不均匀地略带几分极浅的粉色,而在截面中央处有呈白色似菊花的图案,但从头至尾并无粘手的感觉,估计是否粘手应和所含的淀粉含量有关。地黄的花期从春到夏,地黄的块茎当年就能采收,一株产几个不等,新鲜地黄可用来制作药膳,略带苦味但味道不至于喧宾夺主,尝试做了一道红烧土鸭,依然各自有各自的味道,软糯的地黄有类似萝卜的口感。不用说,我会把吃剩下的那些个块茎种到地里,看看是不是可以服苏州东山的水土,除了块茎可食用,地黄的花既可观赏而且花中的花蜜也会招蜜蜂喜欢,不失为有诱惑力的新型园艺植物。

新鲜的地黄块茎,photobyzhangpeiqin

地黄块茎的截面,photobyzhangpeiqin

有很多植物的中文名称(包括俗名)一对对“土”或“洋”的很多,并不见得都是同一属中的植物品种,只是某一外形特征比较相似而已,但冠之以洋字大多数是非本土植物,比如,葱VS洋葱,桔梗VS洋桔梗,水仙VS洋水仙(学名欧洲水仙),地黄VS洋地黄(学名毛地黄)等等不胜枚举,洋地黄是毛地黄的俗名,之前和地黄一样都被列入玄参科,现在归于车前科毛地黄属,是毛地黄属下20多个品种中的一个,拉丁学名为Digitalispurpurea,Digitalis是毛地黄属的属名,意为像手指一样,是指花冠可以轻易地套到手指头上,外形上看也很像某种长至手臂的女士手套,而purpurea即为紫色的意思,原生品种的洋地黄大多开紫色的花。和娇小的地黄的植株一比,洋地黄长得“人高马大”,花朵也更艳丽或者说更洋气一些。毛地黄的基生叶呈莲座状,成功过冬后就会从莲座中央抽出花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指天空的一根,矮则一米,高者更高,开的花呈总状花序,有意思的是花只长在茎干的一侧,拍正面照不易发觉这一特征,侧面照就很容易现出原形,而群生的洋地黄在花期时看起来总有点东倒西歪的。

某洋地黄原生品种的花序正面照,photobyzhangpeiqin

一边倒的洋地黄原生品种的花序,photobyzhangpeiqin

一群开花的洋地黄,photobyzhangpeiqin

洋地黄虽然开灿烂,但却是喜阴植物,又喜欢酸性土壤,成年植株也能产生很多细小的种子,所以经常可以在林下见到一大片群生的洋地黄幼苗,也有花茎枯死后来年重又萌发出来的新株,但不是每一株苗都能完好无损成长到第二年再开出花来,见到过很多处开花的洋地黄,但顶多只见到十几株同时开花的盛况,大自然已自动作了优胜略汰。洋地黄的观赏性很强而得到比较广泛的栽培,而且园艺学家还培植出了其它各色如白色,黄色,粉色等,有的园艺品种在外形上也比原生品种更胜一筹,总状花序不再一边倒,而是均匀分布在花茎两侧。

林下一片洋地黄幼苗,photobyzhangpeiqin

洋地黄漂亮但却是一种有毒植物,植株的不同部位都带有程度不等的毒性,对人及一些动物有致命危害,所以种植前要考虑家里是不是有小孩子或宠物。但事物也并非是绝对的,十八世纪,英国有一个叫WilliamWithering的人,他集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医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从洋地黄的各种毒性物质中提取出了一种有强心作用的物质用于并用于临床治疗因心力衰竭而导致的浮肿,可谓是变害为宝。

最后插播一下“广告”,白色的洋地黄的园艺应用曾经出现在年第52季的BBC园艺世界里,节目主持人之一的亚当哥把白色的洋地黄用来提亮花境深处,颇为清新脱俗,需要片源的可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tz/4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