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李均仁先生于91岁高龄时撰写了《风雨人生九十载》,对90年的精彩人生进行了梳理。
我是李均仁先生的学生,年到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由他指导的刑法专业首届劳改法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又被招进他任所长的司法部预防犯罪与劳动改造研究所工作至年。
在我的记忆里,李先生言辞不多,但书中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多很少听他说起过,这让我对李先生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躬身指导我们后辈深入研究监狱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场景,陌生的是他在我们认识之前已经走过的风雨人生。读罢此书,觉得先生是位很有故事的长者,是一位很有趣味的智者,是一位实打实的干者。
一、先生是一个青少年学霸
李先生出生在一个尊知重教的大家庭。年,李先生的父亲李天麟与堂兄李石麟在当地牵头创设本村荣光小学,并自认校长,免费招收本村男女儿童入学,村中教育氛围浓厚,家长以不送子女入学为耻。李先生自幼天资聪颖,天麟老先生又亲自教授幼年的李先生读《幼学琼林》、《三字经》、唐诗、宋词。李先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初级和中等教育,逐渐成为学霸,读小学时竟然从三年级直接跳级至高小五年级,年高小毕业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省兴宁一中。年,他参加高考,成为广东文理学院曲江考点的“状元”,同时被广东文理学院、军医学校和广西大学三所大学录取。年,日军西犯逼近广西,广西大学解散,他又在贵阳考取中央大学法学院。除了课业之外,李先生还酷爱文艺和体育,遍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和鲁迅、巴金、高尔基等当代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获得过中学生男子米冠军,涉猎篮、排、足三大球。李先生高高的个头,浓眉大眼,学业优异,文艺青年,体育健将,堪称青年才俊!李先生在中学时代结交了许多益友,后来大多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霸经历为他日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人脉基础。
二、先生是一位进步青年
从前,听说过李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读了这本书,才更了解了李先生早年追求社会公平与时代进步的历程:李先生是一位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进步青年。在读巴金的《家》时,同情觉新,自比觉慧,要与封建势力抗争。在读高中时,参加学校歌咏会,学唱《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延安颂》、《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抗战歌曲。日军侵占潮汕后,学校多次搬迁,但李先生和他的同学们依然保持不畏强敌的意志,在日军进犯桂林前夕,李先生与众人逃难至河池时,在站台上放声歌唱《松花江上》,引得难民们掩面痛哭。在平塘县中当代课教师时,在操场上为上体育课的同学唱《松花江上》,直至被训导主任制止。在国民党军队临时当雇员时,教战士们唱《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节,激励士兵的抗日斗志。日本投降之后,李先生又投身到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暴政的运动之中,在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冒着被捕危险张贴标语,公布惨案真相。为了解除与童养媳的封建包办婚姻,李先生承受着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断绝经济供给的威胁也绝不屈服,凭借着高中同学借予的旅费辗转到南京中央大学读书。
正当李先生因国难家愁而彷徨时,地下党同学潘茂祥引领他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使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年12月,“沈崇事件”发生之后,李先生参加了南京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年5月,李先生参加了著名的“五·二零”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并在国民党军警封锁堵截的严峻环境下爬上石碑书写标语“反对内战”,被同学拍下的照片显得异常高大。这之后,李先生义愤难抑,迅速用笔名“江流”写了一份新闻稿,投寄香港《文汇报》发表,最早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同年5月,李先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先锋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后担任“新青组联”领导。年2月,李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中央大学举办“五四纪念晚会”,李先生速记进步教授马寅初的演讲全文,整理后投寄《文汇报》刊发。不久,中央大学又举办了揭露蒋介石丑行的“五·二零”周年纪念晚会。李先生领导“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的进步青年担任了安全保卫任务。7月,国民党在南京对进步学生进行逮捕,李先生根据党组织安排撤离南京到上海避难,其间两次遭到国民党特种刑事法庭通缉,以至其父为了避祸登报声明与李先生脱离父子关系。据李先生回忆,他在上海避难的两个月里,险象环生,四处躲避。10月下旬,党组织安排他撤到苏北解放区,才算安全,后在党组织安排下再次回到解放了的南京城,参加了接收工作,担任两浦区委办公室主任,后任南京市委党训班办公室主任。年8月,二野准备进军西南,李先生随后被选进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于10月向大西南进军,并于12月抵达重庆,自此开始了他终生供职的公安司法生涯。
三、先生是一位干家子
李先生外表是一幅谦谦君子模样,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但是,在儒雅的外表之下,李先生从灵魂到身体都经历了无数摸爬滚打,练就成一个干家子。年,尚在广西大学读书的李先生在向西逃难的过程中,为糊口在贵州都匀县一中谋求教职,一个人担任数学和体育两门课程。在国民党军队临时谋生时教授战士唱抗日战歌,而且从一部合唱到三部轮唱。在学生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时爬上石碑书写标语,并向海外进步报刊投书控诉。在西南公安部担任周兴部长秘书期间,亲自记录整理贺龙同志的讲话。他草拟的对云南省镇反工作的考察报告,周兴同志一字未改即上报西南局和中央公安部,罗瑞卿部长予以充分肯定并指示《公安建设》杂志刊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到诬陷时,李先生坚决抗争捍卫自己的清白。
从年底至年秋,李先生在公安部十一局工作的五年,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包括孟昭亮局长在“全国管教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罪犯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报告、孟昭亮局长在“第一次全国劳教工作会议”上的总结、“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通过的首次提出“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方针的《关于劳改工作的决议》、李石生局长率公安部、农垦部、监委、中组部组成的工作组对青海、甘肃、宁夏饿死犯人情况的考察报告等等。
在青海工作的十三年中,李先生作为香日德农场副厂长,为了解决粮食缺乏饿死犯人的问题,亲随打猎队上山打猎,为找到被打中的山羊而误入山崖,不得不跳崖而归,自己受伤,同伴牺牲。年至年,李先生作为场长领导大家总结经验教训,修建水库和“干库”,解决水源和防洪问题,种植防护林和经济林,营造农场良好小生态系统,开展科学种田,创造出一公顷亩产斤小麦的世界纪录,受到国务院的奖励。即使在随后经受文革迫害被关押三年期间,依然苦中作乐,医院病房的“积雪当木屑”,悟出小麦高产千斤的关键环节,完全凭记忆写出上万字的生产总结。
李先生在云南担任昆明拖拉机厂副厂长期间,发动增量提质奖励竞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到普文和文华两个农场搞社教时,对知识青年晓之以理,整顿纪律和秩序,使采茶生产率大大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十年,李先生厚积薄发,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十年被他称为自己的“黄金十年”。他在书中择要例数了十项重要工作和建树。
一是在年为著名的全国“八劳”会议起草《报告》和《纪要》;主持编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30年《劳改工作文件汇编》;审定劳改干部教材《八讲》,对在监狱系统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
二是从年至年策划、设计和主持对16万余刑满释放人员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主编宏著《中国重新犯罪研究》。
三是年提议全国监狱系统成立研究所并形成会议纪要,司法部转发后,半数以上的省区市成立了理论研究机构,推动了全国监狱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四是年率先提出监狱经费分别管理的建议,得到各地监狱机关领导和中央政法委领导的肯定和赞同。
五是年首先提出“监企分离”的体制改革思路,为本世纪初的监狱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六是年提出监狱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原则,坚持党委领导和专设政委。
七是年在劳教工作研讨会上提出,劳教的性质已经改变,对象笼统,程序随意,不符合法治精神。
八是年5月在研讨会上提出建立监狱积极预防、快速反应的狱内案件处置体系。
九是年编辑出版了《探索者的足迹——新时期犯罪与改造研究文集》。
十是年在90岁高龄时撰写了《关于罪犯也是公民问题的探讨》和《浅谈我国保障罪犯公民权利的实践》两篇文章。
其中第三项工作,我从调研介入,一直参加到出版座谈会和接受新闻采访,切身体会李先生的实干精神:在撰稿阶段,一位年轻同志对自己负责的一章力不从心,李先生就逐字逐句修改,几乎进行了重写。第一项工作中提到的《劳改工作文件汇编》有七大本,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老一辈领导人的相关讲话、谈话,中央或部门相关文件,相关会议纪要等。我在年牵头开展监狱体制改革调研时,曾经组织调研组成员学习了相关内容,在写作和修改调研报告时引用了许多内容。
四、先生是一个爱情楷模
李先生与夫人潘阿姨在南京相识于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事业之中,年3月8日确立恋爱关系,年4月29日结婚。自确立恋爱之后,两人即互托终身,不离不弃,白头偕老: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两个人始终在一起,堪称一对爱情楷模。
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两人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共同组织和参加学生运动,揭露国民党政府镇压进步人士和进步学生的暴行。在国民党加紧搜捕地下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两人分别从上海和南京撤至苏北解放区。在接收南京的过程中,两人分别战斗在南京市委和市公安局的重要岗位上。在进军大西南的进程中,两人一同被选进新组建的西南公安支队,并肩爬山越岭、长途跋涉挺进重庆。西南各大城市获得解放,西南公安部组建之后,两人同时供职其中,分别担任过部长周兴同志的秘书。他们在重庆结婚时,西南公安部三位正副部长携三位办公室主任悉数参加他们的婚礼。年,大区撤销之后,他们一同随周兴同志上调公安部,都在办公厅工作。在李先生于年因所谓历史问题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根红苗正的老地下党员潘阿姨始终伴随左右,无疑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后来,两人又一起在公安部工作五年,直至年一同调往青海省日香德农场。在日香德农场,他们都任副场长,一起工作了十三年,共同经历了种种考验。用李先生自己的话说,“有欢乐,有危险,有成果,有劫难。”期间,李先生曾经被当做农场头号走资派,轮流在各大队级单位、分场及至中队批斗上百次,戴高帽、喷气式、拳打脚踢,尝尽各式各样的迫害。肋骨曾经被踢断,跪在地上被扇耳光,被罚做挑水、劈柴、打扫卫生等重体力活,三年不准回家和通讯。他为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前途忧虑至极,曾经萌生自杀念头。这对革命夫妻在这样的境遇中不离不弃,抱团取暖,一道艰辛地度过了那个荒唐和疯狂的年代。李先生能够挺过去走过来,我想除了信念的支撑,潘阿姨在身边和脑海里的陪伴一定也给了他巨大的慰藉和力量。年,他们两人一起调到昆明,先生任昆明拖拉机厂副厂长,潘阿姨任云南省第一监狱副政委,两个单位只有一墙之隔,将家安在拖拉机厂,走出梦魇的这对伉俪带着最小的儿子李跃在云南度过了六年幸福时光。在此期间,他们迎来了文革这一历史悲剧的终结,卸下了一直压在李先生头上的冤屈。年,为了参加“八劳”会议的筹备,李先生调回北京,后潘阿姨也回到北京。到离休前的这一阶段,他们沐浴在爱情的长河里,攀上了事业的高峰。李潘夫妇养育了四个子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如今,老两口正在快乐地享受着爱情的丰硕果实。
五、先生是一位花棋博士
到了晚年,李先生在年轻时培养的兴趣爱好都派上了用场:赏花、下棋、书法、摄影、赋诗填词、旅游、唱歌……但是他最喜爱的还是赏花和下棋,因此潘阿姨赠给他一个雅号“花棋博士”。只要天气和身体情况允许,老两口一有空就去赏花,玉渊潭、香山、植物园、玉昆河、陶然亭、景山、天坛、中山公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在本书中附录的一首《春天,你慢慢走》的诗歌,全部是用花名穿起来的:迎春花、腊梅、山桃、杏花、连翘、碧桃、榆叶梅、玉簪、樱花、海棠、牵牛、郁金香、一品红、日日新、毛地黄、玻璃窗、鼠尾草、牡丹、月季。可见李先生多么爱花!李先生喜欢下棋,早年我曾经目睹他与预防犯罪研究所原副所长相钟愚对弈,一局下来可能就得个把小时。本书中李先生还插了与长子对弈的照片。其实,李先生花费时间最多的可能还是在网上与棋友下棋,潘阿姨说他经常下到深夜,他自己解释称下棋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这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喜欢下棋。
多年接触下来,我感觉李先生胸有大志,心系事业,情系家庭,兴趣广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生活上幸福美满。而且,他还特别关心身边的年轻人,依然记得我当年赴美进修,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而需要有人担保,所里很多领导因为怕事后承担我滞留不归的责任而不愿意出面担保,李先生虽然已经退下领导岗位,还是毅然在我的担保函上签了字。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未见他对年轻人发过脾气,反倒常见他对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人悉心指导,诲人不倦。
如今,李先生当年指导过的许多年轻人都成了政法战线的骨干,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建功立业。
这就是李先生——我的老师丰富多彩的人生!
(作者郭建安是司法部外事司司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原所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