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7.html辣椒是我国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深受百姓喜爱,也是很好的调味品,在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辣椒播种面积超过万h㎡,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10以上,产量万t,产值达亿元。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代由欧洲国家首先提出,经过近百年的实践与发展,逐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发展有机辣椒栽培,不仅可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有机辣椒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进行生产,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辣椒。辣椒有机栽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有机食品技术规范》(HJ/T80-)进行栽培,但辣椒喜温、喜光、喜水、喜肥、怕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易引起落花落果,盛果期如肥水供应不足或遇高温干旱、多雨潮湿天气时也容易发生落花落果,而且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病虫为害严重,使得化肥、农药施用较多而无法达到有机栽培的要求,所以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有机栽培很少。
已有的辣椒有机栽培一般都采用设施大棚进行,而且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如果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一方面会造成病原菌积累,导致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根系在相近土层中吸收利用相同营养物质,会使得土壤因缺乏某些元素而出现理化性状变劣,进而发生连作障碍。因此,很难在实际生产中真正做到辣椒有机栽培。
1技术要点
根据辣椒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现状,笔者经多年研究,发明了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且于年4月9日获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X,现简要介绍如下。1.1建立有机栽培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远离城区和工矿区、生态条件良好、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远离垃圾场等污染源与交通主干线,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其有关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有机农业产地标准,其中,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不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灌溉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不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每个有机生产基地的种植面积一般不小于10hm2,生产基地应连成片、具有完整性,有机生产基地与常规生产地块交界处有明显的隔离带或缓冲带。1.2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栽培全程禁止使用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在内的人工化学合成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品,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栽培过程中只允许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有机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效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中的一种或几种,除使用动物粪便及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沼气肥外,还能使用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及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微生物肥料。病虫草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整块农田生产环境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当发生病虫害时,可用允许使用的矿物质或植物药剂防治,还可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源除虫菊、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防治。生产过程中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不能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每茬作物收获后都要及时清理植株残体,将秸秆收集后堆制成有机肥或就地还田培肥土壤,使秸秆等农业有机物全部被综合利用,农膜等不能降解的废弃物要全部回收并加以利用。1.3制订科学合理的轮作计划经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发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熟辣椒有机栽培轮作模式为:早熟辣椒—晚稻—紫云英(第1年)—早稻—荸荠(第2年),1个轮作周期为2年(跨度为4年)。第1年栽培1茬早熟辣椒后,栽培1茬晚稻并在生长后期套种绿肥紫云英,第2年春季将绿肥紫云英翻入土中培肥土壤,然后栽培1茬早稻,早稻收割后立即将稻草翻入田中趁高温沤烂培肥土壤,再栽培1茬荸荠。①早熟辣椒有机栽培前作荸荠采收后及早翻耕,晒土后栽培早熟辣椒。a.品种选择。选择耐寒性突出、耐湿、抗病、适应性广、早期挂果能力强、产量集中、丰产性与商品性好、品质优、适宜当地栽培和市场需求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11号、湘研4号、湘研9号、湘研19号、湘研2号等。b.培育无病壮苗。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采用苗床育苗,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假植到大棚中的苗床上或营养钵(50孔育苗穴盘)中,若不假植,则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间苗,使苗距保持5~10cm,或采用营养钵(50孔育苗穴盘)育苗。育苗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进行大棚扣膜保温防寒,使幼苗在寒冬来临前长成大壮苗。苗床上加盖小拱棚和晚上加盖草帘保温,使辣椒苗安全越冬。定植时壮苗标准:幼苗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株高18~20cm,具8~9片真叶,70%以上现蕾。c.适当提早定植。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选无病壮苗于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地膜覆盖定植,每㎡定植~株,5月上中旬开始采收,7月中下旬以前采收结束。d.合理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合理追肥,将施肥总量的70%~80%用作基肥。每㎡施腐熟厩肥~kg、饼肥~kg或腐熟人畜粪肥~kg、磷矿粉30~50kg、钾矿粉20~30kg作基肥,深翻后整地前施入畦面。追肥宜前轻后重,以满足辣椒持续开花结果的需要,定植1周后,每㎡浇施10%~20%腐熟人粪尿或沼液~kg作提苗肥;坐果后每㎡追施20%~30%腐熟人粪尿或沼液2~3次,每次~kg,或穴施腐熟饼肥50~kg/㎡,然后适量浇水。e.水分管理。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水分不宜过多,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挂果期充足供水;多雨季节必须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伤根。②水稻(晚稻和早稻)有机栽培与套种绿肥紫云英前作辣椒采收结束后清洁田园,灌水翻耕与施足基肥后栽培1茬晚稻。晚稻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于6月中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插秧,在晚稻齐穗、勾头后到收割前,于9月中下旬至10月初在稻田直播绿肥紫云英,10月中下旬收割晚稻;第3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将绿肥紫云英翻入土中培肥土壤,施足基肥后再栽培1茬早稻。早稻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于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插秧,早稻收割后立即将秸秆翻入田中趁高温沤烂培肥土壤。水稻选择抗病虫性强、抗倒伏、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米质好、适宜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种子标准的优良早中熟晚稻或早稻品种,优先选择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水稻种子。采用湿润育秧法集中育秧。秧田在播种前3~5天,结合翻耕每㎡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0~kg、磷矿粉30~50kg或腐熟饼肥kg作基肥。晚稻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早稻30天以内。晚稻和早稻的大田管理都按照前促、中控、后稳的施肥原则合理施肥,结合土地翻耕,每㎡施充分腐熟厩肥等农家有机肥0~kg或饼肥~kg、磷矿粉30~50kg作基肥,移栽后4~5天每㎡追施腐熟饼肥~kg或商品有机肥50~kg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马上施腐熟饼肥50~kg或商品有机肥50kg左右作穗肥。③荸荠有机栽培前作早稻收割后,结合耕地施足基肥后栽培1茬荸荠。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于4月上中旬开始采用两阶段法培育无病壮苗,7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中下旬至第4年2月上旬采收。a.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球茎大、皮薄、味甜、质细渣少,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荸荠品种,如鄂荠1号、桂蹄2号、孝感荸荠、91-33荸荠、桂林马蹄、沙洋荸荠、团风荸荠、会昌荸荠、余杭大红袍、苏州荸荠等。b.两阶段法培育无病壮苗。于荸荠生长后期,选择生长整齐一致、分蘖分株性强、无倒伏、无病虫为害的田块作留种田,选择饱满、表皮光滑且色泽一致,个大均匀,顶芽和侧芽完整、健壮,无伤口、腐烂,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球茎,采用一阶段育苗(旱地育苗)和二阶段育苗(秧田育苗)两阶段法育苗。于4月上中旬选择避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的旱地或菜园,锄松表土约10cm,整成畦宽~cm的苗床,种荠用干净清水浸泡18~24h,取出沥干明水后整齐排在苗床内进行旱地育苗。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至起苗,前期搭小拱棚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当种球顶芽长20~25cm时移栽至秧田进行第二阶段育苗。选择排灌方便、有机质丰富的水田,施足基肥后耕整成育秧田,于5月中下旬将旱地育秧苗床中的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进行秧田育苗,当苗高35~40cm,叶状茎粗0.5cm以上时定植。c.合理施肥。施肥掌握“前稳、中控、后攻”的原则,要施足基肥,结合翻耕每㎡施腐熟土杂肥或厩肥等农家有机肥~kg或腐熟人畜粪肥0~kg或腐熟菜籽饼~kg、磷矿粉40kg、钾矿粉20kg作基肥,酸性较重的土壤在耕地时还要施生石灰50~kg/㎡。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钾肥为主,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7~10天,移栽返青后结合第1次中耕施腐熟人粪尿~kg/㎡,以促进早分蘖分株;10~15天后进行第2次追肥,结合除草每㎡施腐熟饼肥70~80kg或草木灰~kg促进封行;第3次追肥在9月上中旬,每㎡施腐熟饼肥kg或沼气液kg、钾矿粉20kg,以促进结荠。2技术优点与创新性
采用早熟辣椒与水稻及荸荠等进行科学合理轮作,通过水旱轮作形成水旱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减少杂草孳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另外,辣椒与水稻、荸荠轮作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晚稻生长后期套种紫云英培肥土壤,早稻收获后将秸秆就地还田培肥土壤,较好地实现了有机质的回收,提高了土壤肥力,可形成农作物耕种的良性循环,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有机栽培目的。该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技术通过合理选择轮作作物,采用科学的轮作顺序,套种紫云英培肥与改良土壤,及各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在为期2年的轮作周期内在同一基地生产出有机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打破了辣椒有机栽培应与非茄科蔬菜或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种作物实行3~5年轮作的技术限制,解决了本领域一直存在而未解决的辣椒有机栽培难题,而且确保了轮作周期内多周期轮作栽培仍能实现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有机栽培的高产、稳产,特别是实现了早熟辣椒有机栽培的高产、稳产。3技术效果
该有机栽培轮作方法科学合理,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有机栽培,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一种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栽培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在同一有机栽培生产基地进行有机辣椒、水稻和荸荠的栽培。1个轮作周期内,㎡有机早熟辣椒产量为~kg,有机晚稻产量为~kg,有机早稻产量~kg,有机荸荠产量为0~kg。选用湘研1号辣椒品种,采用本发明有机栽培轮作方法与常规栽培(CK,非有机栽培)进行对比试验,每小区面积为8m×20m,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有机栽培方法第1~3个轮作周期的病虫为害都很轻,产量比较稳定,且比CK的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本发明有机栽培轮作方法的产品质量比CK高,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但CK的产品质量只能达到无公害标准(表1)。好消息
购良种、选精品长江蔬菜商城汇聚国内知名种企优良品种任你挑、任你选点击下方链接,进来看看吧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肖光辉,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号,,,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