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说她的名声超过安迪沃霍尔,却自愿进

她是波普艺术的先锋艺术家,声名超过安迪沃霍尔。

她作品中大胆的撞色、密集与无限的元素复制,轰动了整个艺术界,因为在她之前,没有人想过用这样的方式去作画。

她被时尚界尊称为“前卫女王”,她10岁便开始自己设计服装,也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穿在身上。可以说,如果你想了解草间弥生是什么样的性格,不用与她对话,请看她的服装。

直至今日,在日本,年轻人的衣着当中,30%都有草间弥生风格波点元素。

许多人认为,她在年,从纽约迁居回日本后便失踪了。尽管享有名气(年时,她获得的媒体注视远超过安迪-沃霍尔),但或许正因为她是一位艺术家中的艺术家,草间经常逃避现实世界。

但实际上,草间弥生在回到日本之后,自愿住进入了精神疗养院。

她说,“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精病患者,只是上天给我了疾病的同时,也给了我表达的能力。”

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弥生现在被视为日本现存最伟大的艺术家。

草间弥生作品展

「精神疗养院的艺术工作者」

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疗养院,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外出。

年从纽约回到东京,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多年。

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每天工作至少8小时,晚上又回到疗养院。

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草间弥生作装置作品

而草间弥生现在的伟大艺术成就,有人说应该归功于她的病。

然而却没人知道,就是这个成就了她的“病”,曾给她带来的是最痛苦的折磨。

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

草间弥生为母亲画的画像

“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

在寻找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

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

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

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踝都跌伤了……”

她的母亲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对女儿的精神疾病并不重视。

在她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是穷苦人才做的事情,草间弥生这样的富家女不能做。

再加上她那风流成性的丈夫,甚是偏爱草间弥生,还很鼓励她作画,母亲的怒火就几乎全部都加注在了年幼的草间弥生身上。

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

“母亲常跟我说,没生你就好了,还打到我几乎失聪。”

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我经常离家出走,晚上站在街头希望过往的车辆结束我的生命。我曾企图卧轨自杀,但那时的我太小太轻,风太大,我的身子飘了起来。”

残夢,,.5×.7cm

她所看到的世界,像是蒙着一个巨大的网,厚厚的遮盖在她的眼前。

“我的人生就这样被迫漂流在生死之间”。

每次往返现实与虚幻之间后,她都会大病一场。

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也找不到治疗的办法,她只能把这些纠缠在脑子里的幻象画出来,用画画来抵抗内心的恐惧。

于是,从这时起,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便陪伴她一生。

《山,年A(第30号)》,纸上水粉、蜡笔、油画、蜡,36.3×31.4cm,年

直到年,这种无助的日子终于看到了结束的希望。

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

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志亚欧姬芙寻求帮助。

“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路……”

深受感动的乔治亚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花》,纸上水粉、油墨、织物拼贴,39.8×54.3cm,年

可是,充满恐惧的日子的结束,代价是与母亲关系的断绝。

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

临走时,寒心的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后来,她提及此事,还打趣的说到,当初被自己烧掉的画作,现在看来是烧掉了几个亿。

在后来草间弥生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她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

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

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

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

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

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用这些给自己熬一碗热汤。

草间弥生《花》|纸本水墨|24.1×27.3cm|

纽约评论家GordonBrown曾这样评价草间弥生: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

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

从骨子里对艺术的热爱,给了她一切坚持下去的理由,也使她成为了今天的草间弥生。

她是唯一一个声名甚至赶超安迪沃霍尔的亚洲女艺术家。

日本政府为她设立主题展馆,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她的作品,曾屡次拍出过亿的价格。

即便她如今已是87岁的高龄,但今年她的个人美术馆开幕的消息,再次引爆了人们东京观展之旅的热潮。

「自愿住进精神疗养院的艺术家草间弥生」

爱情,终于使草间弥生得世界不再是孤独一人,但也是爱情,让她主动住进了精神疗养院。

这个人就是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

近代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

他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浪漫色彩。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奇怪的外套,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个幽灵。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

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

草间弥生后来回忆,柯内尔有一天,竟然给她写了14封信。

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他们会一起探讨对艺术的看法,

一起完成在艺术上的创作,探索更多艺术的表现方式。

那个曾孤独无助,只能靠艺术宣泄情绪的女子,终于有了可以说话交流,能够懂她,不会把她看做精神病人的爱人。

也许艺术家的人生向来比一般的人生更残酷,上天给了她不平凡的世界和天才的表现能力,但平凡的幸福对她来说却又是那么的触不可及。

年,相守只有短短十余年的爱人约瑟夫柯内尔,还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便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本就孤独的她,如今更加孤独。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

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

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进驻了精神疗养院生活。

「如果没有艺术,没有这些圆点,我早就已经选择自杀」

有人猜测,草间弥生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是在约瑟夫柯内尔去世后的一种自我惩罚。

“在日本生活很难,除了在精神疗养院。”

她的工作室,也是她“花了人生最大一笔钱”买下的一栋楼,就在疗养院对面。

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再回到疗养院,在她看来,那是她的“家”,是能带给她最多安全感的地方。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

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如果没有艺术,没有这些圆点,我早就已经选择自杀。”

即便这样,草间弥生也没有对这样的人生感到丝毫的不公,反而对「爱」有了更深的解读。

“在三十多年恐慌性障碍的痛苦中,我为了战胜困难不断画着。

对我来说,艺术是最好的医生。

我非常喜欢画画,睡着的时候也在画,决定要画到死为止。

大家能欣赏、喜爱我们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的美术,是对爱以及无限宇宙的一种讯息。”

《我对南瓜所有的永恒的爱》()

“圆点代表对永无止境的生命力的感动,被圆点所覆盖的花朵意味着永不熄灭的爱的光辉”。

想进入更多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也许你应该先看看这些

艺术·说丨她不断挑战肉体极限,用「自残」演绎不疯魔不成活

时尚·说丨「我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独行,却发现每个人都是独行」

电影·说

科恩兄弟谈创作,拍电影就像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感觉而无关智力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jz/1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