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理课本中发现的奇妙植物及他们的药理作

当你看见下面这本书,你会想到什么?

乙酰胆碱阿托品,镇痛吗啡布洛芬,

还是维拉帕米强心苷......

事实上,当医学生

一边备考药理学期中,

一边设计观赏植物学期末作业,

这两座大山在一个狭小的脑空间里竞相争宠,不分上下,最终,竟然碰撞出了几朵可爱的火花。

不过,这思维的“火花”并非真正的植物学意义上的“花”,但药理学知识却真真实实部分来源于这些真正的花儿上~

让我们乘上小火车,一起来领略领略

药理课本里

那些奇妙的植物及他们的药理作用吧~

01

芸香属植物与毛果芸香碱

聪明的你,知道毛果芸香碱是怎么发现的吗?

芸香属植物

芸香属(Ruta),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科一属,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枝叶暗灰绿色,花瓣黄色,边缘撕裂如流苏。

而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鲁卡品)便是从毛果芸香属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关于其发现史,民间流传很早的时候,在南美洲的丛林里,有一种灌木植物,当地人知道咀嚼它的叶子会引起流涎。年,巴西医生古汀哈开始研究毛果芸香,并于年从它的叶子中分离出一种生物碱,这就是毛果芸香碱。

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目前毛果芸香碱主要运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机制是通过激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胆碱受体,发挥促进腺体分泌、缩瞳、降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的治疗作用。

02

曼陀罗与阿托品

好像武侠小说里的蒙汗药有曼陀罗成分?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DatureStramoniumDaturaL),别名:洋金花,是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印度,它的名称带着深厚的神秘宗教色彩。

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此花便是曼陀罗花,它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

曼陀罗花

我国人民用曼陀罗治疗疾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这强调了曼陀罗花作为蒙汗药有麻醉作用。

硫酸阿托品

目前临床运用的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等,多从茄科植物曼陀罗、洋金花等天然植物中提取。临床试验证明,曼陀罗花含有的生物碱有明显的中枢抑制镇静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曼陀罗花可作为蒙汗药的药理机制。同时,提取物生物碱制成的阿托品还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03

罂粟与吗啡

听说罂粟花很美,来看看嘛~

罂粟

罂粟(PapaversomniferumL),别名:鸦片、大烟等,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罂粟属。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花蕾卵球形,有长梗,基部常具深紫色斑,是一种美丽的植物。

罂粟

阿片(opium)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其药理功效早在公元前3世纪即有文献记载。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而鸦片、吗啡(morphine)、海洛因(diamorphine)便是阿片中提取的生物碱。年我国学者邹刚、张昌绍等证明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第三脑室周围灰质,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介导镇痛、镇静、呼吸抑制、欣快及依赖性等效应。因此,鸦片罂粟成为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而罂粟这一美丽的植物可称为恶之花了。

吗啡

毒品与药品没有天壤之别,是药三分毒,是毒是药看剂量。目前,吗啡、可待因仍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镇静、止咳、治疗心源性哮喘等。

04

洋地黄与强心苷

提问:万一,强心苷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

该用什么解药呢?

洋地黄

洋地黄(DigitalispurpureaL),别名:毛地黄,玄参科毛地黄属双子叶植物。其全体密被短毛,花冠钟形,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

地高辛片

年,植物学行家威瑟林听说,有位农妇能用一种家传的秘方治疗水肿病(心力衰竭性水肿),效果奇好,便开始系统的研究。威瑟林发现,农妇的秘方虽含20多种药物,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紫花洋地黄一种。目前,从紫花洋地黄叶中已分离出20余种强心苷(cardiacglycosides),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强心苷受体,抑制Na+-K+-ATP酶活性,导致心肌细胞内Ca2+增加,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用于临床治疗心房纤颤伴心室率快的心力衰竭等。

05

黄花蒿与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嘛?

(答案:不是)

黄花蒿

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别名:草蒿,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根单生,多分枝,花深黄色,两性花,瘦果小,椭圆状卵形。

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是从黄花蒿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若内酯类过氧化物。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青蒿入药,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前年左右)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屠呦呦

我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根据“青蒿截疟”的记载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artemisinin)和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屠呦呦也因在青蒿素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于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对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快速的杀灭作用,48h内疟原虫从血中消失,用于治疗多种疟疾,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说在后面的话

当然,药理学教材上写的植物肯定不只以上这些,鉴于药理学作用机制与上述部分植物类似,以及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哈哈,便没有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从双子叶植物纲非洲毒扁豆的种子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类似毛果芸香碱,具有缩瞳的效果,临床用于治疗急性青光眼;夹竹桃族夹竹桃属植物也具有强心苷样作用,有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之效,近代临床运用该药治疗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等等。

药理学虽然背得头大,怎么背也不会,但里面更多精彩好玩的奇妙植物和他们的药理运用,还等待着你去发现呢~

夹竹桃

临床上运用的药物也还有许许多多来源于天然植物,或许还要等我们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后,才能充分认识这些奇妙的植物吧。

不过,从自然界中发现、研究美丽植物的内在深奥的医用价值都并非易事,我们或许可以学习屠呦呦从中华古籍中得到灵感研发新药,学习医生古汀哈、植物学行家威瑟钻研药理民间秘方背后科学依据的执着精神......

好啦,这趟

“从药理课本中发现的奇妙植物及他们的药理作用”之旅到站啦!

下车吧,让我们

亲自去亲近更广阔的植物学天地和药理学小秘密~

欧阳宏妃

文案

欧阳宏妃

编辑

搜狗百科、《药理学》

参考

来源于网络·

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fz/6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