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03799.html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食药同源”的思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食药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们认识到食品不仅是促进健康的营养物质,还是帮助人们降低罹患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风险的物质。随着对健康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将食品与食品功能因子作为应对这些慢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功能食品”这一概念就已在日本应运而生了。
“功能食品”这一概念是对我国“食药同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符合新时代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是人类大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常用食物中都有哪些功能,现将《一般食品中所含的非营养性功能性成分表》及《通过不同机理抑制肥胖的不同食品成分表》附在下面,方便大家收藏、学习!
一般食品中所含的非营养性功能性成分表
功能性成分
例子
代表性功能
黄酮醇
槲皮素(洋葱)
捕获自由基
黄酮
毛地黄黄酮(蔬菜)
抗氧化作用
异黄酮
大豆甙(大豆)
抗骨质疏松
黄烷酮
柚皮苷(柚子)
抗癌
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辛酯(茶叶)
低变应原性
花色苷
Vitisin(红葡萄酒)
抗肥胖
简单多酚
绿原酸(咖啡)
抗癌
类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胡萝卜)
猝灭O2
番茄红素(西红柿)
猝灭O2
虾青素(虾)
猝灭O2
三萜系化合物
大豆皂甙
抗氧化作用
生育酚
α、β、γ及δ-维生素E(大豆)
抗氧化作用
α、β、γ、δ-生育三烯酚(大豆)
抗氧化作用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大豆)
降低胆固醇
木脂素
芝麻素(芝麻)
避免宿醉
异硫氰酸酯
Sulfolafan(青花菜)
解毒
生物碱
咖啡因(咖啡)
防瞌睡
苯丙素
阿魏酸(种子)
抗癌
香草酸
辣椒素(红辣椒)
抗肥胖
蛋白质
乳铁蛋白(牛奶)
防腐
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
防腐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大米)
抗疱疹病毒
低聚肽
发酵乳(VPP,IPP)
抗高血压
蜂王浆(VYIP,IVY)
抗高血压
干发酵若芽(PYVY,IV)
抗高血压
板海苔(AKYSY)
抗高血压
芝麻(LVY)
抗高血压
鲣(VY)
抗高血压
CSPHP磷脂质结合大豆多肽(大豆)
降低胆固醇
青花菜、卷心菜(SMCS)
降低胆固醇
血红蛋白(VVYP)
抗肥胖
氨基酸
γ-氨基丁酸(稻米)
抗高血压
有机酸
醋酸(醋)
抗高血压
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鱼)
抗凝血作用
二十二碳六烯酸(鱼)
激活神经元
1,3-二酰基甘油(油脂)
抗肥胖
中链脂肪酸(油脂)
抗肥胖
多糖
海藻酸(海藻)
降低胆固醇
寡糖
甘露二糖(咖啡)
抗肥胖
单糖
阿拉伯糖(植物)
抗糖尿病
益生元
低聚果糖(牛奶)
抗变应原性
益生菌
乳酸菌(酸奶)
肠道调节
低热量甜味剂
甜味蛋白质Neoculin(热带水果)
抗糖尿病
通过不同机理抑制肥胖的不同食品成分表
成分
来源
可能存在机理
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
血红蛋白
抑制脂肪酶
1,3-二酰基甘油
油脂
抑制脂质运输
乌龙茶多酚
乌龙茶
抑制脂质运输
甘露低聚糖
咖啡
抑制脂质运输
可可多酚
可可豆
脂质代谢调控
儿茶素
绿茶
脂质代谢调控
咖啡因
咖啡豆
脂质代谢调控
花青素
蓝莓
脂质代谢调控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
分泌脂联素
二十碳五烯酸
鱼
激活核受体
L-肉碱
猪肉
用于β-氧化中脂肪酸传递到线粒体
辣椒素
辣椒
肾上腺素受体及解偶联蛋白激活
甜味蛋白质
C香蒲
不供应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