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趁着三伏天前,补好肾气,来个回马枪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

而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同时,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对于耳鸣患者,不如赶紧趁着三伏天前,补好肾气,淤给化掉,杀耳鸣个回马枪!

接下来用一个医案给大家说说该怎么补肾化瘀,除耳鸣!

门诊病案

患者肖先生,44岁,双耳耳鸣20年,耳鸣呈持续性“嗡嗡声”。患者自述因长期在五金加工厂上班,车床机器设备在生产时会发出巨大的“咚咚声”,刚好自己就在车床车间,所以天天被吵的耳朵疼,有一天上夜班时就突然出现耳鸣。此外,还有耳闷耳胀不适,入睡困难,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医院就诊,检查结果都正常,诊断为原发性神经性耳鸣,予银杏叶扩血管、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但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后来自行口服补肾益精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两年余,症状亦未减轻,于是决定接受专业中医治疗。

联系医生免费在线咨询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下载立即预约具体辨证

诊见:患者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暗红,苔博白,脉弦细;

病机分析:噪音性耳鸣在中医中属于耳鸣的一种,患者长时间生活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导致耳朵受到损伤,而长期熬夜容易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亏虚,不能滋养心神,耳窍失养,心神失养则出现失眠、入睡困难、耳窍失养则出现耳鸣、耳闷耳胀。

同时,在嘈杂环境下工作,身体劳累,容易耗伤正气,导致气虚。气虚则血行无力,容易出现血瘀。另外,气虚则清阳不升,血瘀则脑络不通,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暗红通常表示有瘀血存在,而脉弦细则反映气虚的脉象。气虚则脉细弱无力,血瘀则脉涩不畅,两者合并,则表现为脉弦细而涩。

四诊合参,辨证为:耳鸣,属肾精亏虚,气虚血瘀证,治宜补精益气,活血通窍;遂开一方治之:

方药组成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患者连续服用14剂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耳闷、耳胀感缓解,入睡变得容易,恶心呕吐及眩晕等症状亦有明显改善。遂续服14剂后,患者耳鸣症状基本消失,其他症状亦明显缓解,诸证得解,随访多月,未见复发。

治疗思路

鉴于本例患者由肾精亏虚,气虚血瘀导致,根据中医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因此治疗首要任务是补充肾精。使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等补肾填精的中药,旨在滋养肾阴,补充肾精,从而改善耳鸣、耳闷等症状。同时,注意调和阴阳,避免补之太过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衡。

另外,鉴于气虚血瘀是导致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根源,治疗需益气活血,疏通经络。黄芪、当归、川芎等中药能补气活血,赤芍、桃仁、红花等则能活血化瘀,共同作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瘀引起的症状。

我医院的内科医生,中医内科硕士游毅,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委员会委员,擅长耳鸣耳聋,脑鸣,头痛,眩晕,失眠,慢性肠炎等疾病。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可以点我头像进我直播间,把你的具体问题发给我,我看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huang.com/mhtz/13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